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

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为制定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政府有关部门通过专题调研、网上征集意见、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纲要》的制定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举一反三
2010年,为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浙江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突出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这表明  [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B.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C.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改革  
D.机构精简就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同和完善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坚持改革不动摇。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五次全体会议强调指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此时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要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结合材料谈谈对“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的认识。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迫降》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意识有时也能决定物质迫降  
④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积极稳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持续而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支撑。其哲学依据是  [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③不断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  
④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