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②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用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的生产。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①③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在当代,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成了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举一反三
某资本主义工厂,每个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价值为40元,每人一天劳动8小时,平均生产两双鞋,每双鞋消耗生产资料价值180元,每双鞋的售价为260元,该厂工人一天的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以及每个工人每天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润分别是     (  )
A.2 6 120 120B.2 6 160 120C.6 2 120 160D.6 2 160 12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与传播。人们常常将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与马克思的相比较。事实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关于经济危机成因和对策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1)凯恩斯和马克思在解释经济危机成因方面有什么不同。(6 分)
(2)对于如何摆脱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什么样的对策。 (4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经济学常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请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6分)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的经济现象。目前我国工业产业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汽车制造等行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如果用图2反映产能过剩,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
A.产能过剩行业的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价格低于其价值
B.产能过剩行业的商品滞销,但商品价格仍高于其价值
C.产能过剩行业的部分商品卖不出去,商品价值无法全部实现
D.产能过剩行业的商品大量积压,商品价值实现要有一个过程
小题2:怎样化解产能过剩?不同的经济理论有不同的政策主张。基于凯恩斯的理论,化解产能过剩的经济政策的着力方向是
A.减少政府投资,压缩产能过剩商品的供给
B.放任经济自由,让市场自动实现供求平衡
C.调整产能结构,改善产能过剩商品的供给
D.实施赤字财政,扩大产能过剩商品的需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经济便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由此而产生了解释这种经济现象的各种经济理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关于经济危机成因和对策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1)凯恩斯和马克思在解释经济危机成因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2)凯恩斯和马克思在经济危机对策方面有何差异?(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