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温加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

材料一:温加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温加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报告》强调,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活得更有尊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平等享有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材料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村居住形式发生了巨变:房屋由草木结构向砖瓦结构再向钢筋水泥结构发展;居民点由集中向分散发展,单家独院日益增多;室内家具由传统式向新式、现代组合式发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
(1)结合材料一,请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你对“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6分)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6分)
答案
(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自由。(2分)
②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其宗旨和活动准则。"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2分)
③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一方面,公民要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另一方面,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创造条件,实现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2分)
(2)①在我国,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当前支持农民建房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②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阶级基础,支持农民建房,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分)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党和政府有责任通过相应政策和措施支持农民建房,改善农民生活。(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一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及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原油
电力
天然气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
5%
2007年短缺
8000万吨
1.6亿吨(口)
200万千瓦时
8—10亿立方米
   注: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将有9种严重短缺(依赖进口), 10种短缺。
材料二  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资源综合利用率
每吨标准煤实现的GDP
矿产资源回收率
单位产值能耗
机动车油耗
工业用水重复率
比发达国家低10%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比欧洲高25%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5%—20%
   注: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位居133位。评价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分)
(2)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就如何解决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图表与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情况(单位:亿元)



 
  
材料一  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在2009年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0元的标准,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资金。
材料二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我国政府分别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大大提升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从图表中你发现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什么问题?(3分) 并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请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应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材料一: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共产党***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近年来,抗震救灾精神、世博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材料二: 为纪念建党90周年,山东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是开展好第八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要求今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
(1)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2)请你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简述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某校高三学生围绕着9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党的光辉历程开展了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几个材料,请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新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要***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宏伟大业,夺取新的胜利,必须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向“百年大党”迈进的历史节点上,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单位能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了典型示范、舆论引导的作用;能想大事、议全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能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精心确定主题、设计载体,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深入开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奋斗历程。(6分)
(2)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分析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单位的做法(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材料一: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做出了具体部署。
材料二:  2011年2月13日,山东省“两会”新闻发布会指出,根据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十二五期间,GDP预期达到9%,注重淡化增速观念,引导强化转型意识,突出明确效益导向,在“十二五”发展指标上,比“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要低一个百分点。同时将根据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具体调整,尤其更注重环境、社会效益。
(1)材料一中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4分)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我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