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南昌市调研测试)材料一  据统计,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共入库37 636亿元,比上年增

(08南昌市调研测试)材料一  据统计,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共入库37 636亿元,比上年增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08南昌市调研测试)材料一  据统计,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共入库37 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增收6 770亿元。全年税收占GDP的比重为18%,比2005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东、中、西部税收全面增长,西部地区收入增速分别快于东部和中部2.1和2.3个百分点。
材料二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明《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是如何体现税收的调节作用的。
答案
(1)①我国税收收入增长较快,根本原因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②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税收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全国税务系统推进依法治税、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也保证了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③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为国家税收收入的增长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①“两税合一”为各类企业竞争创造了公平的税收环境,有利于促进内外资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②《企业所得税法》提高公益性捐赠的纳税扣除额度,体现了我国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保持社会稳定。③《企业所得税法》将高新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税收优惠的重点,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有利。
解析

举一反三
(07合肥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单位:元)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城镇居民
6 860
7 703
8 472
9 422
10 493
农村居民
2 366
2 476
2 622
2 936
3 255
注:据有关资料显示:198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份,为1.74∶1。1996年达到2.74∶1。2005年为3.22∶1。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话,2020年按照预计城乡收入差距有可能达到4∶1。
材料二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为此,国家着手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过分悬殊的差距。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
(2)从收入分配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07南京调研)2006年秋季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情况
全省财政安排免杂费补助5.2亿元
小学生年均减负200元
初中生年均减负300元
全省一个学期共免费8.6亿元
根据上述图表,请从财政作用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的农村税费改革已在全国农村全面展开。2005年全国28个省、市、区,涉及近8亿农民告别“皇粮国税”。2006年中国将全面取消农业税,创中国几千年历史之奇迹。
请回答:
(1)农村税费改革是怎样体现税收作用的?
(2)这些改革对解决“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06威海市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与历次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将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提到更高的战略高度。种种迹象表明,中央将重点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趋公平的利益均衡机制。“效率与公平并重”和“共同富裕”成为“十一五”规划的主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十一五”规划为什么强调“效率与公平并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06杭州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材料一 1978年中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1%,2003年下降为34.5%,达到25年来的最低点。而我国目前的投资率却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低于改革开放最初十年16%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1.9∶1,逐步扩大到目前的3.2倍;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和健全,相当多的居民对未来预期不稳定,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等进行储蓄。2005年9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8.1%。
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如何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平衡较快增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