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后,为预防和杜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市民和灾区救援部队、受灾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成都市农委在认真贯彻

“5·12"地震后,为预防和杜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市民和灾区救援部队、受灾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成都市农委在认真贯彻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5·12"地震后,为预防和杜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市民和灾区救援部队、受灾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成都市农委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全力做好农业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的基础上,迅速组织全市各区、县(市)农业部门立即行动,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测监管力度。
(1)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成都市农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原因。(8分)
(2)成都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9分)
答案
(1)①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者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加强灾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利于确保灾区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生活需要,也保障了农产品生产者的切身经济利益。(4分)
②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生命安全,也有利于稳定灾区的市场,为抗震救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4分)
(2)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3分)
②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国家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经济职能的体现。(3分)
③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国家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为人民服务的体现。(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8分)材料一:2004年福建省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
西连内陆。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
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
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材料二:改革开放使福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其对外开放优势目前尚
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省际间的开放力度还有待加强,外省在福建投资不
多,闽货在国内市场份额不大;省内经济发展也不平衡。
材料三: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
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材料四:2008年12月15日,两岸“三通”的启动和庆祝仪式在北京、台北等地举行。两岸同胞翘首以盼近30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1)请从政治常识的角度,说明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你对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理化建议。(9分)
(3)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把“海峡西岸经济区选定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的正确性。(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自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以来,企业对鲜奶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无奈之下,河北一些奶农只能把刚挤出来的牛奶倒掉、喂猪,甚至有人开始贱价卖牛。
材料二:2008年9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漂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这些事件再一次告戒我们,只有抓紧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党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据材料一,有同学认为,“三鹿奶粉事件”浪费了社会资源,这都是市场惹的祸。请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9分)
(2)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9分)
(3)如果你是某奶制品企业老总,你准备就奶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向同行发出倡议,请你写出倡议要点,并写出倡议要点的哲学依据。(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2分)
(2)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m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T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南“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O.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凋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5个百分点。多数专家认为,继2008年9月15日之后央行再度宣布下调“二率”,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2008年9月、l0月不断下调“双率"?
采取怎样的一种货币政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次政策调整,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出台的。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适时调整有关政策措施,这是必要的,也是落实灵活审慎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将有利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包括资本市场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政府调整有关货币政策的必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