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获高票通过。2万字的报告,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施政理念。材料一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获高票通过。2万字的报告,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施政理念。材料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获高票
通过。2万字的报告,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施政理念。
材料一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过程
   时间
   过程
2010年1月19日
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将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各省区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和党政军群各部门
2010年1月22日
至2月1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和工人、农民、学生等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2010年2月27日
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针对网友提出的经济发展、外交、住房、就业、物价等问题一一作答
2010年3月5日
至3月14日
《政府工作报告》接受人大代表审议和政协委员讨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吸收进报告的定稿

    (1)《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上述行为的哲学依据。(10分)
材料二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们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
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每个劳动者备尽
所能,各得其所。要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3)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10分)
答案

1)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群众意见,是政府坚持群众路线,接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的体现。(3分)
国务院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3分)
就《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民主协商,表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3分)
《政府工作报告》接受人大代表审议,表明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政府工作的权力。(3分)
(2)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国务院就《政府工作报告》向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群众征求意见,并对报告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正是不断完善发展认识的过程。(5分)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国务院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等,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体现。(5分)    考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3分)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调控收入分配。(3分)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2分)④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安定与和谐。(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材料四 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比较落后。同时,
中国又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
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使得中国今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
(1)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我国如何才能改变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
量持续增长的状况?(10分)
材料五通俗地讲,森林碳汇就是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在确定了范围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这种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叫做碳汇造林。
(2)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低碳生活、碳汇造林等新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
人所熟识。并逐步转变为部分公民的实际行动,甚至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运用价值
观的知识,对这一现象加以评析。(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高一某班就某社区存在的乱倒垃圾、公共设施遭到损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要能够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依据政治生活第1-5课相关知识,你认为该班同学可通过哪些渠道反映问题?为什么?(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老百姓说话”成为许多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大会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的特点,有关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代表议论的焦点。
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假如你将来当选人大代表,你将如何“为老百姓说话” ?(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4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0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国内外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10分)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下列地区或企业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10分)
某市过去以加工贸易为主。2009年以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科技园区的
设把所有高端行业租研发企业集中到一起,形成板块。
分析:
某软件公司提出由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转变,即按照客户的要求,来配置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服务。
分析
某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就业、医疗和教育的环境,及时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引凤来巢。
分析:
某市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一直是东富西贫。为改变这一局面,该市加大对西部投入,建设大型商业开发区、休闲度假区。
分析:
某市立足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引导农民分层次的向城市、向农村的新型社区集中,引导农民的土流转,进行集约经营。
分析:
材料二 面对粗放式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当前的环境压力,北京市委提出发展低碳经齐。经过组织专家论证和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决定开展低碳经济试点,打造低碳示范园区;平倡导政府机关、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过绿色低碳生活。
(4)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提高执政能力的。(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2009年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东中部地区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共同探索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合作新思路。这种思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的过程相一致。
(1)运用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这种思路为什么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一立和完善的过程相一致。(8分)
地处西部的关中地区在古代曾经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今天当你踏上这块土地,你会随处看到秦、汉、隋、唐的历史遗存,仅在西安附近就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唐玄宗等众多帝王的陵墓。
(2)请根据所学知识,参照样例要求,任选一位帝王向游人作简要介绍。(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