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0年1月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0年1月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0年1月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还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请运用政治常识论述: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要求:
围绕述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开展论述。
根据论述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答案
(1)主要围绕以下观点进行论述:
总论:我们党和政府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坚持“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②我国的国家政权是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我国政府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等国家职能;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才能实现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而巩固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好局面。
④政治与经济是密切联系的,政治植根于经济;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我国的国家政权,维护我国的社会安宁与和谐。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3分)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3分)
(4) 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005年-2009年我国某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指标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 422
10 493
11759
13786
1578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2 936
3 255
3587
4140
4761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7.7
36.7
35.8
36.3
37.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2
45.5
43.0
43.1
43.7
注:2009年某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8.4%。按年均纯收入1196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 007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食品价格上涨12.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1.7%,油脂价格上升26.7%,鲜蛋价格上涨了22.9%。其中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价格均涨幅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5)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10分)
2010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6)请你为“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出谋划策。(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我国投资率(%)与消费率(%)在GDP中的比重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3年
2007年
投资率
62.1
65.4
65.7
62.0
57.5
61.1
55.5
52.5
消费率
38.2
34.9
38.5
35.2
40.8
36.4
42.3
36
注:目前,全球平均投资率为20%,上中等收入国家为18%,高收入国家为19%。
根据材料回答
(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8分)
材料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绿色消费”成为时尚。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人类正面临着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耗损造成的生存危机的关键时刻,在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消费者,能否接受“绿色消费”的理念,并扎实地付诸行动,将会关系整个人类的命运。
(3) “绿色消费”理念,告诉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1

图2:                        

注: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企业自筹资金等。
图3:

(1)图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2)面对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年初的严峻形势,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重要。请将图2、图3分别与图1联系起来,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促进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及信心的体现。(8分)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刻不容缓的高度。请结合上述图示的内容,设计一条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建议。(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7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在江苏省赣榆县,由村民自己编写的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墙,俨然成为当地一道靓丽鲜活的风景。”某校高三(1)班学生看到这一消息后,决定对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展开探究。
(1)请你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说明建设文化墙的意义。(10分)
(2)同学们经过调查发现,该县规定,建设文化墙,不仅要让老百姓看得懂,更要让他们喜欢看。漫画、诗歌、顺口溜等多种通俗易懂听形式都被运用了起来。为什么文化墙的建设要运用漫画、诗歌、顺口溜等多种通俗易懂的形式?(6分)
(3)你认为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墙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是徽州人民智慧的结晶。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它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和考古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徽州三雕技艺的传承步入了尴尬的境地,且面临生存危机。首先,表现在因保护不力而导致三雕艺术珍品的流失与日减少;其次,因掌握徽州三雕技艺需要长期研习,而且劳动回报又比较微薄,所以导致从事徽州三雕技艺的队伍已是今非昔比,寥寥可数。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 请简要回答传承徽州三雕技艺的文化价值。(6分)
(2) 请贡献你的智慧,谈谈如何传承徽州三雕技艺。(9分)
(3) 请根据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为宣传徽州三雕技艺提两条合理建议。(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