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2009年,中俄两国建交6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大国,近几年因石油和矿产品价格上涨而得益。俄罗斯拥 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

(30分)2009年,中俄两国建交6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大国,近几年因石油和矿产品价格上涨而得益。俄罗斯拥 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0分)2009年,中俄两国建交6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是能源和资源大国,近几年因石油和矿产品价格上涨而得益。俄罗斯拥 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45%,石油储量的13%,煤炭储量的23%。丰富的自然资源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它重振经济的后盾。
材料二: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

(1)说出俄罗斯能源资源特点,并简述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意义。(12分)
(2)19世纪60年代初俄国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试对这一事件进行评价。(8分)
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继2006和2007年两国互办“国家年”后,2009和2010年双方又举办了“语言年”,中俄两国互派留学生、举行联合夏令营、学术研讨会、展览等多项交流活动。
(3)清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文化交流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0分)
答案
(1)种类多、数量大、地区分布广相对集中。(6分)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证,同时大量能源出口   周边国家为其获取大量外汇,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6分)
(2)1861年农奴制度。废除农奴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很不彻底;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8分)
(3)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文化创新;同时也   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4分)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2分)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22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8分)
2004年起,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党中央、国务院年年出台新政策,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形势持续向请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的正确性。(6分)
(2)请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支农惠农政策的正确性。(6分)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已发生巨大变化。粮食生产因种植面积减少过多,总产量下降,已从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变成粮食调入区;蚕桑生产已经消失,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塘鱼饲料或蔬菜、水果、花卉、甘蔗不断减少,最大蔗糖基地已让位给雷州半岛和广西。但塘鱼、蔬菜、瘦肉型猪、家禽、优质水果、花卉等高产值农业发展迅速。产品不但可以充分满足本地消费,并大量出口港澳,运销内地。
(3)简述珠江三角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以下是这次会议期间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在如何分摊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发达国家如何为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等关键性问题上,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意见分歧很大,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中国政府主张,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后者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1)运用政治生活分析说明中美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和中国政府的主张。(6分)
镜头二: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二百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深深影响到了萨姆索岛生活的方方面面。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小岛的命运会不可避免地在大海中飘摇。
(2)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以及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6分)
镜头三:身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哥本哈根会议气候使者,来自南开大学政治哲学专业的肖欣每天忙于参加各类组织的会议,并将自己在中国内陆地区采集的气候变化物证展示给参会人员。中国“环保名片”李冰冰也来到了哥本哈根,她给各国与会者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手帕。手帕上画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图案,代表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3)请你评价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的文化意义。(6分)
镜头四:2009年6月5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改委关于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2009年工作安排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进一步落实环保审批程序,为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
(4)结合政治生活知识回答,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节能减排工作?(6分)
(5)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我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条。(6分)
镜头五:2009年11月17日晚间,北京市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关于调整本市非居民用水水资源和污水处理费的通知》,从20日起,北京市非居民用水水价将上调0.40无/立方米,调整后销售价格为5.80元/立方米,并实现工商业和服务业用水同价,其中水资费上调0.22元/立方米,污水处理费上调0.18元/立方来。另外,北京市还将在近期召开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北京市有关部门将根据听证会意见研究确定居民用水水价调整方案。
(6)结合材料,运用相关知识谈谈水价上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分)
镜头七:哥本哈根离我们很远,我们感受不到为人类的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现在的寒冬腊月却与几十年前的动辄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腊月不可同日而语。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计,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怎能无动于衷呢?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面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请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结合《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的十七大为什么强调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8分)我国农村一直被视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表一:M市5年来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情况
指 标
单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66
2476
2622
2936
325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47.7
46.2
45.6
45.2
45.0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
38.2
37.7
37.1
36.9
36.5
注: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60%—50%之间是温饱;50%—40%之间是小康;40%—20%是富裕。
材料二在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形势下,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农民可以买到专为农村市场生产的限价名牌家电产品,并可获家电价格13%的财政补贴。在政策刺激下,家电企业纷纷开拓农村市场,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并将“节能”、“防潮防锈”等个性化功能加入到产品当中,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家电消费的发展。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二, 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推动“家电下乡”?(8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农村家电消费发展的原因。(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从我国农村的现实发展和农民的迫切愿望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惠农、强农政策:在减免农业税的基础上加大各种种粮补贴,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的标准,2010年开始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试点步伐……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材料二  2009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6年实现增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的劳动力素质、设施装备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相对比较滞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明显过大,多数地方的农民不知道测土配方施肥;全国54%的耕地仍“靠天吃饭”,50%—60%的中小型灌区设施老化失修。
(1)扩大农村有效需求,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材料一中的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是如何起到扩大农村有效需求作用的?(6分)
(2)材料一中我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12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6分)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什么要求做到“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的统一?(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