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共造成197人死亡,1721人受伤。这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

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共造成197人死亡,1721人受伤。这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7月5日20时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共造成197人死亡,1721人受伤。这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它给新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破坏了当地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新疆搞乱,把新疆分裂出去,企图实现新疆“独立”,对策我们坚决反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国破家亡、人民遭殃。因此,不管什么人,不管哪个民族,都必须遵纪守法。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和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国家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新疆7.5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迅速果断地处置了这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有力地维护了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1)、试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试从政治学角度,分析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原因。
(3)试从经济学角度,为促进新疆进一步繁荣发展提出三条合理建议。
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没有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历史证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国破家亡、人民遭殃。(2)、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原因:①是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是我国在新疆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制度;③是我国坚持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①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帮扶力度,充分发挥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②出台和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对新疆经济的调节作用;③加强对新疆农牧业的扶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以新疆7.5事件为背景材料,从经济、政治和哲学三个角度提出问题,设问清晰,要求具体,指向明确。第一问,在解答时首先要写出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然后紧密结合材料予以证明即可。第二问,新疆是民族地区,故分析新疆的发展原因必须联系政治学有关民族的知识,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第三问,要联系经济学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举一反三
2007年全国物价出现了上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还比较大。随之而来是粮食问题凸现出来。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粮食问题,与短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粮食问题有本质的不同,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两次粮食涨价也有所区别。因为粮食的市场供求关系变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环境变了,粮食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变了。谈论粮食问题并不是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保护粮食安全不能走老路,关键在于保护和提高三大能力 。
运用哲学知识回答:
(1)说明“谈论粮食问题并不是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2)保护粮食安全为什么不能走老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 2008年9月15日——12月23日,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五次下调,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问题: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过程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分配体制,极大挫伤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针对客观存在的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分配体制的重大变革,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十七大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国分配原则变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试说明党的十七大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政治意义。
(3)、分析我国改革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经济措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假若你正在以《拒绝过度包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出一期黑板报,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的说:“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包装,怎么能销售?我就喜欢精美包装的商品。”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这位同学观点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消费开始崛起,主要原因是国家扩大消费、抑制投资增长的政策逐渐开始产生效应,同时,居民收入迅速增长也有力地支撑了消费扩张。但出于对将来教育、医疗支出等因素的考虑,居民消费的增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消费品市场不规范,农民增收缓慢,消费增长乏力;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外需显著减弱,出口受到影响,经济发展受阻,就业压力大,也造成当前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材料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问题:
(1)运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说明国家制定的扩大国内需求等政策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一、二,用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分析我国实施扩大国内需求政策的必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