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以下是这次会议期间的几个镜头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以下是这次会议期间的几个镜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以下是这次会议期间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在如何分摊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发达国家如何为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等关键性问题上,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意见分歧很大,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中国政府主张,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后者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镜头二: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二百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深深影响到了萨姆索岛生活的方方面面。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小岛的命运会不可避免地在大海中飘摇。
镜头三:身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哥本哈根会议气候使者,来自南开大学政治哲学专业的肖欣每天忙于参加各类组织的会议,并将自己在中国内陆地区采集的气候变化物证展示给参会人员。中国“环保名片”李冰冰也来到了哥本哈根,她给各国与会者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手帕。手帕上画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图案,代表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1)运用政治生活分析说明中美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和中国政府的主张。(6分)
(2)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以及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6分)
(3)请你评价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的文化意义。(6分)
答案
 (1)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的利益冲突是导致两国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②中国政府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中国政府的主张坚定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6分)
(2)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尊重了自然界固有的规律,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②规律是客观的。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表明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③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萨姆索岛居民在生活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造福人类。(6分)
(3)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重大影响。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对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具有重大意义。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环保志愿者在哥本哈根通过展示物证、赠送手帕,能让与会者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中国环保文化的影响`。③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主动地推动了中国的环保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6分)
解析
 第一问考查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第二问考查我国的对外政策,作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的融合。第二问考查哲学知识。没有给出考查范围。因此需要认真审材料,从中找到考查点。审材料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并把所学哲学知识与之结合。第三问考查文化的影响和文化传播的意义。
举一反三
 材料一: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会议认为,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我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三条。(6分)
材料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将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张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2009年8月27日闭幕,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
材料二:中国2009年11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11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会议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就我国如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提出合理建议。(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者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气候变化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 气候与经济
多变的气候对社会经济各层面的影响也日渐深远,气象因素正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巨大力量。极端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对农业生产力可能会造成影响,如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商品化上可能下降5%到10%。专家认为,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将导致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剧,工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将受到影响。此外,全球性高温的持续,将刺激中国的空调制冷电力消费给电力供应带来严峻的挑战。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
信息二 气候与政治
气候变化给全球各地的政治局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本来就脆弱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快速恶化的环境加大了政治和经济压力,导致某些国家国内关系高度紧张;北极地区也成为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的新战场。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就此刊发文章说:气候变化可能引起政治动荡及国际争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达尔富尔冲突同全球变暖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专家对于把达尔富尔问题同气候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持谨慎态度,但是他们表示,东非地区的迅速沙漠化从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加快。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就气候变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措施。
(2)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到各国利益。请你结合信息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世界各国应该怎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深深体会到气候变暖其实与我们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应对气候变暖做些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
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说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的理由。(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我国继续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基金按时足月发放。请回答:
材料反映了财政的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