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2月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

材料一: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2月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2月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材料二:2001年3月,北京新世纪的第一次“两会”,一个新的话题引人注目: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完善治国方略的一个创新,这一思想犹如春风化雨,开启了“两会”代表、委员的思路,他们就此发表了很多发人深思的见解。
谈起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代表、委员们耳熟能详:改革开放20多年来,“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制定法律、修订法律成绩突出,普法教育效果显著,本届人大常委会提出,任期内要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必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法制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议论起近年来由于道德失范引起的恶性事件和违法犯罪现象,代表、委员们无不心生忧患,充满紧迫感。
材料三: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与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是水火不相容的,它要求企业必须讲信用、重信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的塑造,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除了需要法律的规范约束,还需要伦理道德的引导提升。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小康社会”不单纯指物质生活的富足,也包括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生活的不断进步。只有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10分)
(2)阅读材料二,如何理解“以德治国”思想是“完善治国方略的一个创新”?(10分)
答案
(1)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既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又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因为: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且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平等、自主、竞争、开放、效益、法制等观念与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它又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市场行为的盲目性与自发性,部分市场主体的本位性与唯利性等。这些功能缺陷反映到思想领域则容易滋生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就需要既强化法治与管理,又充分发挥德治的社会功能,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市场经济进行正确引导,以保持与扩大其积极作用,抑制与消解其消极影响。
②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小康社会”不单纯指物质生活的富足,也包括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进步。只有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2)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必须重视思想道德建设。
①“以德治国”的思想明确地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使我们加深了对党的治国体系的理解,认识到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统一起来,使之相辅相成,才是最佳的治国方略。我们要自觉地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互联系起来,在执法、守法中,注意法律的道义基础,同时,要把遵纪守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
②“以德治国”的思想告诉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通过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才能使法制建设和法治得到有力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规模很大,成绩卓著,而道德建设与之比较起来却相形见绌。如果我们进一步重视道德建设,使它能够与法制建设并驾齐驱,坚持下去,我国国民道德水平必将大大提高。
③“以德治国”的思想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更加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抵制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消除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解析
第(1)问,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同一主题,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因此,第(1)问应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角度来说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第(2)问,“以德治国”思想是“完善治国方略的一个创新”,表明我国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第(2)问应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举一反三
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等车时间长、班次不合理、车内过于拥挤、路堵屡见不鲜……出行难已严重影响到城市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为解决这一难题,很多地方的决策部门适时提出了“公交优先”政策。
“公交优先”不仅指多增加公交车的数量,还要在政府投入、设施用地、道路设置、优先通行权等各方面向公共交通工具倾斜,还实行低票价政策,从而实现公共交通的快捷、方便、优惠,达到为民服务的目的,增强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阅读材料,请回答:
(1)城市价值评价标准的变化体现了哪些辩证法道理?(6分)
(2)请运用人生观、价值观道理,谈谈你对“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的理解。(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中科院院士贺福初在和首都大学生座谈人生时讲到,我已年届不惑,我最大的不惑是四个字——“输入”“输出”。人在步入社会前,需要社会对个人的“输入”;但当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后,走出校园,就应该对社会“输出”,就必须对社会“输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幸福而“输出”。
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输入”“输出”的含义是什么?(6分)
(2)怎样理解“应该对社会输出”和“必须对社会输出”?(6分)
(3)在实践中,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输入”和“输出”?(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1)请运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8分)
(2)运用有关哲学观点结合材料说明在新时期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1年2月苏俄彼得格勒附近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政府兵变。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
结合本课内容请回答:
(1)发生反政府兵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能取得成效?
(3)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以及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2年应征收粮食4.23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千克),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
试说说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