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人物形象?

简要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人物形象?

题目
简要分析《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人物形象?
答案
  提起郑庄公,人们自然会想到《郑伯克段于鄢》.而几乎所有评论者都一致认为,《郑伯克段于鄢》深刻揭露了郑庄公及其母、弟极端自私、残忍、为权力而骨肉相残的阶级本质,客观_创乏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及伦理道德的沦丧.并认为其中最该批判的就是郑庄公,因为他阴险、虚伪、狡诈.
  然而,看过《左传》全文,尤其是仔细分析了其中有关郑庄公的描写,又使人不得不认为,如此给郑庄公下断语,长见太片面,也太武断了些I郑庄公在位招年,《左传》从鲁隐公元年记起到鲁桓公n年庄公去世,22年中,他的事迹在《左传》中是有许多记载的.他是这段时间内《左传》记载的最活跃的一个人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评价任何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要从文学创作的实际出发,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全面地具体地分析,这样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左传》严格地说算不_仁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它是一部具有较强文学意味的历史著作.而对于郑庄公这样的厉史人物,我们更要以历史的、科学的、公正的态度,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实事求是地分析,这样才能给其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本着这一原则,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在《左传》的全部描写巾郑庄公是怎样一个人,然后再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看人们对郑庄公的评价是否公允.
  首先,在《左传》的有关描写中,郑庄公是尊王崇礼的.他的一些作为在当时王权日趋衰落的形势下是很受时人称许的.
  比如,鲁隐公8年.郑庄公因周天子久已废弃了对泰山的祭祀,就想用泰山旁的初地交换鲁国的许田.鲁桓公元年为此事又增加玉璧给鲁国,才换得许田,以便祭祀周公.可见郑庄公是很重礼仪的.
  鲁隐公5年,郑庄公到周都朝拜周天子,周桓王不加礼遇,7年秋,又通过齐人朝王,{(春秋》称其“礼也”.
  鲁隐公10年,“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夏5月,郑、鲁、齐攻宋,郑连战连捷,但却将占领的宋足领土全部都给了鲁国.《左传》说:“郑庄公于是乎可谓正道矣!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
  鲁桓公5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结果大败王师并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郑国大夫祝聊请求追击周王,郑庄公说:“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樱无损,多矣!”意思是说,君子都不愿出人之上.我又怎么敢侵陵天子呢!如果能自救使国家不受损失,就不错了.并且连夜派遣祭仲去慰问周天子及其左右.可见郑庄公是尊王重礼的.
  其次,郑庄公具备了当时作为一个出色政治家所必须有的良好素质,但却一直也没有称霸诸侯的野心,更加说明了王权意识、道德观念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郑主公善于纳谏.鲁隐公9年对北戎之战和鲁桓公5年的对周之战,都是由于采纳了公子突的建议而大获全胜的;郑庄公还善于用兵.《左传》是一部善写战争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全过程.在郑庄公活跃的这22年中,((左传》也记载了大小战争无数,其中有郑国参战的就有十多次.除了其他诸侯国攻打郑国的几筑战役没写结果,《左传》中记载的有郑庄公参加的战役几乎都是郑国取得了胜利.如鲁隐公5年,伐燕大败之,伐宋,攻进了宋的外城,石年,“郑伯侵陈,大获”,9年,大败一北戎,10年,大败宋师;11年伐许,齐、鲁、郑联合用兵,也是郑兵率先登城萝同年,“郑、息有违言(口舌之争),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竞,息师大败而还”,鲁桓公5年又大败王师.如此等等,·《左传》中没有一字提到庄公用兵如何,但通过上述记载,郑兵几乎每战必胜,联系他当初对付共叔段时的沉着稳重,’以及所用的诱敌深入、欲擒故纵之法,郑庄公会用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除此之外,郑国在经历了共叔段之乱后内部一直很安定.祭仲、子封等一批大臣围绕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太子和公子们也都相安无事,效力于国家,这不能说与郑庄公的领一导无关.说明郑庄公是颇懂治国安邦之术的.在他身上,具有一种较高的领袖的素质.当时,周王室权力日趋衰微,各国诸侯都在积极行动,谋为霸主.而郑庄公却一直也没有称霸诸侯的野心.作为周王室的执政官,他一心一意辅佐周天子,替他出兵攻打不朝不敬之人,连攻占的土地都不肯据为已有,但却两次被周王夺了权.鲁隐公3年,因为周平王不再信任郑庄公,因而周郑互换了人质.平主死后,周桓王即位却单方面撕毁合约,想移政于孩公.于是郑庄公一气之下派人割了温地之麦,收了成周之禾,一度与周王结怨.但不久又去朝拜周天子.在 “王不礼焉”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通过齐人打通关节再来朝王.第二次被周王夺了权,生气不朝王,王却兴师来犯.在不得己御敌且又大败王师的情况下,又派使臣前去慰间周王及其左右.可见为了做到尊王守礼,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的道德要求,郑庄公是多么地忍辱负重!
  第三,郑庄公虽然尊王崇礼,但并不因循守旧.他的某些行为体现了人们对于主道和礼仪制度的新认识.带有阴显的时代特色, 郑庄公所活跃的时代,正是我国社会的春秋时期.这是一个由宗法制社会向封建让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王权衰落、诸侯争霸、宗法制度崩溃、伦理道德沦丧,各种礼仪制度及社会风俗也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就父杀兄、盗母偷婶、背信弃义,统治阶层中的一些腐朽荒淫者真是无所不为.生活主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中的郑庄公也难免受到影响.比如鲁桓公2年春,宋臣华父督因见孔父之妻美丽,于是就杀了孔父占有了他的妻子.宋君疡公不满此事,华父督就又杀了疡公.对于象华父督这种杀人夺妻又轼君犯上之人,当时的诸侯们并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相反,齐、鲁、陈、郑、等国却都由于接受了贿赂而一起扶持建立了华氏的政权.鲁国还把接受的贿赂一从宋国取得的部国的大鼎公然摆放到太庙中,说明当时人们的道德意识已是衰落到了顶点.在这种现实环境中,郑庄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也难免受到冲击.比如鲁桓公6年,北戎伐齐,齐侯乞师于郑.郑派太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献于齐.”当时其他诸侯国也都有兵来救齐,但只有郑师有功.齐侯送来慰劳品,让替周王室主持礼仪的鲁国人分发,而鲁国却按周天子封爵的次序把有功的郑国排在了后面.这种格守等级差别秩序的守旧做法引起了郑庄公的不满,所以才引发了后面郑与鲁郎地之战.周王两次夺郑伯的权,郑伯也都作出了相应的反应,说明,郑庄公的思想认识上虽有较浓厚的尊王崇礼的传统观念,但却不墨守成规.他的思想行为同样也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客观上反映了当时王权意识的衰落.
  以上我们对郑庄公形象作了全面分析.可以看出,郑庄公的思想行为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但他基本上还是一个具有较强传统道德观念的人物.他是尊王重礼的.当然,尊王守礼是当时统治阶级用来评价人物的是非标准,它所依据的也是统治阶级的政治观和道德观,这是我们阅读《左传》时所必须注意分析和批判的东西,不能作为今天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但是它却可作为我们认识人物性格的依据,对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分析了有关郑庄公的大量史实,对其个性特征有了总体把握之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郑伯克段于邸》,看会不会得出和前面相同的结论.
  发生在鲁隐公元年的《郑伯克段于邸》是为一般人所熟悉的.人们之所以批评郑庄公,理由有二:
  一、郑庄公明知段图谋叛乱,却故意纵容他,让他的罪行发展下去.等他举兵谋叛时,再一瑟将他铲除.反映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
  二、郑庄公对母亲姜氏假仁假义.他把姜氏赶出宫外,还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反映了他的冷酷无情,等到颖考叔来谏,他又假惺惺地“阔地及泉”迎回姜氏,说明了他的虚伪.
  这些意见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在全面了解了郑庄公的性格特点后,仔细分析全文,它们似乎又有站不住脚的地方.文中开头即说:“压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巫请于武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奥巴马演讲不用看稿子.为什么中国领导演讲要看?
想找英语初三上学期的首字母填空练习……
英语翻译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