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中的通假字
题目
山市中的通假字
全部的
答案
见
见通现,出现;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裁
裁通才,仅仅;如“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乌
同“无”,没有.读音:wú.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①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选了《山市》一文.这是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第六卷中的一篇,其中有这样一句:“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教材注解将“睥睨”解释为“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女墙”,从词义的角度看,此处的确是指“城上的矮墙”,但问题在于“睥睨”这个词并不能解释为“女墙”.和洪先生持相同观点的是《聊斋志异选》,也许洪先生正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张友鹤注)
张先生的注我觉得牵强附会,难以说通,于古汉语知识相悖.不妨引用张注让读者思考,括号内为我所加:“本指斜着眼睛看,瞧不起人的意思(对‘睥睨’的本义解释是对的).引伸把城墙也叫做‘睥睨’,因为城墙居高临下,从城墙洞里看出去也好像用眼睛倨傲看人一样.(这样引申解释未免让人觉得可笑)”.王力先生曾说过“法无十不立”,正是这句话提醒了我:张注与洪注都缺乏古代汉语例证.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首先从文字学及古汉语知识角度证明“睥睨”与“女墙”无关.“睥”一般不单独使用,暂且放一放;“睨”,形声字,从目,儿声,本义斜视.《说文解字》上说“睨,视也.”例证:“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睨而视之.”――《礼记·中庸》;“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庄子》;“相如持其璧睨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楚辞·离骚》,玉逸注:“睨,视也.”“睥睨”可引申为:顾视,回视,寻视.例证:“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墨子》.也可引申为:偏斜.例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
睥睨,后来逐渐作为一个词来使用.解释为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或窥视.前义例如“睥睨众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图》;“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史记·信陵君列传》.后义例如“睥睨宫闱”之类.
接着我证明“睥睨”实际应为“埤堄”或“俾倪”.先看“埤”字,它通“陴”.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 .《商君书·赏刑》中有“举兵伐曹、五鹿,及反郑之埤,东卫之亩,胜荆人于城濮.”.“陴”,形声字,从阜,卑声.从阜则与高下有关,与建筑有关.本义指城上女墙,上有孔穴,可以窥外.《说文解字》中说:“陴,城上女墙俾倪也.”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一文中有“抚弦登陴.”《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有“守陴者皆哭.”皆可为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埤堄”单独的词条,解释为“城上矮墙”.
埤堄也作俾倪,城墙上齿状的矮墙.前文所引《说文解字》中说:“陴,城上女墙俾倪也.”《墨子·备城门》中有“俾倪广三尺,高二尺五寸.”这个词可引申为斜视,有厌恶或轻蔑的意思,“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史记·魏公子列传》;这一用法已与“睥睨”无异了.
综上考证,我认为《山市》一文中的“睥睨”实际应作“埤堄”(也可写作“俾倪”),解释为“城上矮墙”.蒲松龄写成“睥睨”我就不去考证其原因了,或许是通假使用吧;但张先生和洪先生的注解,因为没有追溯词源勉强解释,所以不正确,教材应当修正.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 用适当的形式填空 Look!____(they)are my new thachers.
- 用下面的词语写一场体育比赛!
- 5,4,10,8,15,12( ),( )找规律 括号里应该填什么
- 修改病句;在风景秀丽的黄山顶上看日出
- 30和105相同的素因数有几?
- 集合A={0,2,a},B={1,a2},若A∪B={0,1,2,4,16},则a的值为_.
- 若方程|a^x-1|=2a(a>0,a≠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现在很多父母都想尽力融入他们孩子的生活中去(汉译英
- 把20克盐放入180克水中,盐和水的比是多少?盐和盐水的比是多少
- 增加、减少或替换下列单词中的一个字母,使它变成另外的单词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