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2OB.HC.H2D.H+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H2OB.HC.H2D.H+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H2OB.HC.H2D.H+
答案
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不是水分子,故选项错误.
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不是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C、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H2),故选项正确.
D、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不是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举一反三
如图A、B、C三个装置的实验: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最快变红色的是______,不变色的是______.由此得到的结论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组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
(2)实验2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为______.根据此条件,举一例相关的灭火事例______.
(3)实验3中,实验过程中布条能变红色的试剂瓶是______,C烧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对现象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
烟火
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
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
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
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过氧化氢(H202)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中只有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
D.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为探究分子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小烧杯中的溶液变成红色.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有______.
【实验二】往烧杯B中加入20mL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往小试管中加入5mL浓氨水,小试管置于烧杯A中,再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以后,B烧杯中产生的实验现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三】如图,先分别往烧杯B中各加入20mL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再往甲装置烧杯A中加入30℃的蒸馏水20mL,往乙装置烧杯A中加入70℃的蒸馏水20mL,然后分别向两支小试管中各加入5mL浓氨水,两支小试管分别置于装有不同温度蒸馏水的烧杯A中,再分别各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实验时发现乙装置烧杯B中溶液先产生现象,甲装置烧杯B中溶液后产生现象.该实验说明分子的运动与______有关.根据该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