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 gB.t2℃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甲溶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 gB.t2℃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甲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 g
B.t2℃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甲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乙溶质的质量
C.t2℃时,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
B
解析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即它们的溶解度相等都是50 g,A正确;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但因未指明溶液质量,就无法比较甲、乙的溶质质量多少,故B错;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降温时,饱和溶液中有溶质析出,故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正确;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故D正确。
举一反三
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20 ℃时,在装有5 g 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 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 ℃,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时,溶解过程所需要的仪器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a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B.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溶液析出的晶体多
C.t3℃时,等质量的a、b两种溶液所含水的质量相等
D.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只有a有晶体析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t℃时,向一支盛有0.15 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 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 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 g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
A.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D.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甲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海水日晒后得到的晶体是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苦卤,苦卤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氯化镁、硫酸镁、氯化钾,在食品、化工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氯化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60
90
120
溶解度(g/100g水)
50
60
70
80
 

(1)请在右边溶解度曲线图上添加氯化镁的溶解度曲线
(2)0℃时,            的溶解度最小。
(3)欲从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氯化钠晶体,最好采用                  的方法
(4)60℃时,80g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含溶质          g
(5)将60℃的苦卤继续加热蒸发,根据溶解度曲线,首先析出的晶体应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