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C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答案
B
解析
A、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错误;
B、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通过图象可知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40g,故B正确;
C、由于不知两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比较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更明显一些,图象更陡,故D错误;
举一反三
(5分)(1)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P点的含义是                                 
②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③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填字母)。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2)硫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硫酸钠溶解度/g
4.5
9.6
20.2
40.8
48.4
40℃时,在100g水中加入48.4g硫酸钠,然后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分)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水的
质量(g)
加入氯化钠
的质量(g)
溶液的
质量(g)

10
2
12

10
3
13

10
4
13.6

10
5
 
(1):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2):欲使①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3)与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序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分)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题:

(1)10℃时,甲的溶解度为        。
(2)30℃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乙固体,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填“冷却结晶”或“蒸发结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1)A是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想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钾的方法是               
(4)欲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是           
(5)如右图所示,烧杯A中是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向烧杯B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A中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降低         B.反应消耗水,氢氧化钙析出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不再溶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读图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40℃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填“>”、“=”或“<”)。
(2)8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并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        的饱和溶液(填“相等”或“不相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