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小资料:Na2CO3 + H2SO4=Na2SO4 + H2O + CO2↑;氧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小资料:Na2CO3 + H2SO4=Na2SO4 + H2O + CO2↑;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________。 |
答案
(1)总在不断运动 (2)先将乙中的液体挤出,一段时间后,再将甲中的液体挤出 (3)烧杯①:CaO;滴管乙:过氧化氢溶液 固体CaO 与H2O反应,放出大量热,导致气压增大;H2O2和MnO2反应,产生O2并放出热量,导致气压增大(2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胶头滴管甲和乙中的液体分别滴入烧杯①和烧杯②中,二者没有直接接触。变色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易挥发性,有NH3分子从浓氨水中逃逸出来,进入了酚酞中使得酚酞变红;这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可先让石蕊接触二氧化碳气体,即先将乙中的液体挤出(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观察到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过一段时间后,再将甲中的液体挤出,二氧化碳气体会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会使纸花变色。 (3)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这说明甲中的液体与烧杯①中的物质接触后并没有生成气体(如生成气体,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即二者应该会放出热量。烧杯①中的物质可选用小资料当中提到的氧化钙。也可以选择其他能和水接触放热的物质,如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 后来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结合烧杯②中的物质为MnO2可知乙中的液体应为过氧化氢溶,它与MnO2接触后会生成氧气且反应放出热量,造成气球内的气压明显变大,所以气球又明显鼓起。 |
举一反三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学习完二氧 化碳的性质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钙的组成相似,设计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2)实验过程 【方案一】同学们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于试管中,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有的同学提出该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利用下面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A B 分别取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溶液放入A、B中, ① 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 ② 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溶液变浑浊。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同学们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同学 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③ 同学们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 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3)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 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2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若甲中盛有二氧化锰,连接甲乙装置,关闭K1打开K2,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关闭分液漏斗活塞,观察到乙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关闭K2打开K1,则乙中的现象是 ,且白磷燃烧。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实验过程中,白磷产生现象差异的原因是 。 (2)若甲中充满二氧化碳(K1、K2关闭),连接甲丙,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打开K1,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甲中的现象是 。 |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①
| 点燃酒精灯加热
| 无现象
| 可燃物燃烧需要
| ②
|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
|
| ③
| 打开K,向球形管中通入氧气
| 无现象
| 可燃物燃烧需要
| ④
|
|
| 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才能发生
| 实验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填装药品,并设法将整个装置充满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 (1)装置C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 ; (2)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词语:釜底抽薪 ;钻木取火 。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化学小组进行了化石燃料之一的煤的相关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 ②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煤及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提出问题】煤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K2SO4 + 2MnSO4 + 2 X ,其中X的化学式是 ① 。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根据上述资料,甲、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实验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甲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② 。 乙质疑甲同学的方案的合理性,其质疑的理由是 ③ 。 实验2:乙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现象与结论】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 ④ 。 【实验反思】(1)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的目的是 ⑤ 。 (2)实验中C装置的作用是 ⑥ 。 |
通过实验对草酸(相对分子质量是90)进行如下研究。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常作干燥剂 ②浓NaOH溶液常用于吸收CO2气体 ③无水硫酸铜吸水后由白色变为蓝色 ④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准备】选用下列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实验I】检验草酸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分析
| (1)按A→H→E→C 连接仪器 (2)关闭K,点燃A处酒精灯
| H中 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中产生黑色沉淀,气球鼓起
| 草酸分解生成了CO2、CO和H2O ①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C中气球的作用是
| 【实验II】取9 g草酸进行实验,测定生成物的质量并确定草酸的组成。
实验步骤
| 实验数据
| 实验结论及分析
| (1)选择A、B、D、G装置组合进行实验 (2)鼓入过量的N2后,分别称量B、D、G的质量 (3)关闭K,点燃A、D处的酒精灯,至草酸完全分解 (4)熄灭A处酒精灯,通入过量的N2,熄灭D处酒精灯,再次分别称量B、D、G的质量
| B装置增重1.8 g D装置中固体质量减少0.8 g G装置增重4.4 g
| ①A、B、D、G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 → →D ②向A中两次通入N2,其中 第二次的目的是 ③草酸的化学式是 ④反思:若用F代替B,则不能测定草酸的组成,其原因是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