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反应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4)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 “吸住”而不掉下来(如甲图),其原因是 ;
(5)为完成上述实验,用lOmL量筒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 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
答案
(1)酒精灯 (1分); (2)AF(或AD) (1分);2KMnO4 K2MnO4+ MnO2+O2↑(2分);用热毛巾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等) (1分) (3)C (1分) (4)SO2与NaOH溶液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拖住”(2分) (5)a (1分) |
解析
(1)仪器①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固体加热类型的反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本身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氧气不易溶于水,也可用排水法收集,即可选择的装置可以是AC,也可以是A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用手捂试管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改变温度,观察气体压强是否变化,故除用捂外,可改用用热毛巾捂着试管,或将试管浸于热水中,或用酒精灯微热等。(3)用生石灰与浓氨水在常温下制取氨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常温下,不城加热,故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C,但B中用长颈漏头添加液体试剂,无法控制反应的速率,C装置用注射器添加液体,可以控制液体加入的快慢,控制反应的快慢,获得平稳的气流,所以要获得平稳的气流应该选用C装置作发生装置;(4)硫在氧气中燃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玻璃片能被托住,不掉下来,说明瓶内液体和气体物质对玻璃片的压力较外界气体小,原因是二氧化硫被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强;(5)量筒的读数是自下而上增大,所以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时,液面凹处最低点应该与a相平。 |
举一反三
小亮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某企业采用的氨碱法制的的纯碱样品的成分及含量。 【提出问题】该纯碱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小亮做出如下假设: (1)只含有Na2CO3 ; (2)含有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
| NaHCO3
| Na2CO3
| 加入稀盐酸
| 现象Ⅰ
| 产生气泡
| 加入饱和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现象Ⅱ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溶液变浑浊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 (1)表中的现象Ⅰ为 ; (2)现象Ⅱ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纯碱样品的成分,小亮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小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 ①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
| 该反应的方程式: 。
|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 。
| ;
| 证明猜想②成立。
| 【实验反思】 实验步骤①中,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纯碱样品中各物质的含量? (1)为测量该纯碱样品各成分的含量,小亮设计了下图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懂得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硫酸与样品、进入装置B的CO2与NaOH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但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偏差。造成偏差的原因有 ① ; ② 。 (2)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w g 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③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B瓶质量; ⑥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⑦根据B瓶增加的质量,计算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 |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 水、NH4Cl、CaCl2、NaCl;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 水的体积
| 所加物质
| 测量液体温度(℃)
| 实验1
| 50mL
| NH4Cl
| 15
| 实验2
| 50mL
| CaCl2
| 28
| 实验3
| X
| NaCl
| 21
| 实验4
| 50mL
| 无
| 22
|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选项,可多选).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
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小丽为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她先用紫色石蕊溶液将白色滤纸浸润,干燥后做成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观察到实验(Ⅰ)和(Ⅲ)中的小花变红,(Ⅱ)中的小花不变色。
【评价反思】小虎对小丽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两位同学仔细讨论后认为还需补充如下一个实验,才能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 【拓展应用】二氧化硫也是实验室一种污染气体,常用碱液吸收。写出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 |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小燕老师取用一定量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 写出上述操作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过滤时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 【探究活动一】 奋进小组探究白色沉淀甲的成分。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白色沉淀甲,滴加足量的稀硝酸
| 沉淀部分消失
| 白色沉淀甲中一定含有
| 【探究活动二】 智慧小组探究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 ,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实验Ⅰ
| 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无色滤液乙中一定不含
| 实验Ⅱ
| 步骤①: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过量的 溶液,过滤
| 生成白色沉淀
| 原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该物质
| 步骤②:取步骤①中的滤液,滴加 溶液
|
| 【反思】 实验Ⅱ中步骤①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 。 【结论】 通过两个小组的共同探究,得出了原白色固体样品含有的成分。 |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使用到镍(Ni)、铜、铁等金属.某兴趣小组决定探究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 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盐,并放出氢气. ①写出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结合所学知识, (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较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探究实验】(所用金属片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现结论
| 相同浓度的NiSO4
| 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 .
|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3)【迁移应用】 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 溶液通过实验也能判断Fe、N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