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碳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

(8分)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碳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碳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
【猜   想】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          
CO和CO2都有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探究】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
(2) 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②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③                              ,证明有CO气体。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
(1) C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                    
(2) 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答案
【猜想】CO2
【实验探究】(1)A
(2)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或尾气能燃烧);
H2C2O4CO↑+CO2↑+H2O
解析
【猜想】根据猜想1和3可知,猜想2是只有CO2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可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够证明有CO2气体;
(2)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原有的二氧化碳已经被完全吸收;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说明氧化铜被还原;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还原气是CO
【实验结论】根据猜想3成立可知,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所以化学反应式是:C2H2O4CO2↑+CO↑+H2O;
【问题讨论】(1)二氧化碳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浓硫酸可以吸收水分,所以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分;
(2)为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装置末端酒精灯可以点燃尾气CO。
举一反三
(2012年山东烟台,20题,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   )
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通过产生水的现象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B.将足量的铜丝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以除去其中的O2
C.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热蒸发25g水,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D.将酚酞试液滴入Cu(OH)2中,通过酚酞颜色的变化判断Cu(OH)2是否属于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山东烟台,28题,8分)(8分)2012年3月6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在烟台展出。小霞看到这些240年前的铜质兽首后,她想探究铜是怎么冶炼出来的。

【查阅资料】(1)冶炼铜可以用常见的铜矿石——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的不溶于水的固体,加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Cu2(OH)2CO32CuO+CO2↑+H20, 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2)实验室可以用至少三种方法来制取铜:①用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②电解氯化铜溶液(生成铜和氯气,氯气有毒);③用活泼金属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
【设计方案】在实验室中以碱式碳酸铜、铁粉、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铜。请你仿照下图①帮她画出另外两种制取铜的流程图。



【反思评价】(1)上述三种制取铜的方案中,你认为最理想的是_________,与其他两种方案比较,它有哪些优点(至少答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关外,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推知,还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有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山东烟台,29题,9分)(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提出新问题: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为这三种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         CO↑+ CO2↑+ H2O。
于是他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   (填“甲”、“乙”或“丙”)装置;(2)装置C的作用是                             ;
(3)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                        ;
(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都能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②Na2SO3+2HCl=2NaCl+SO2↑+H2O。
③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作出猜想】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Na2CO3、Na2SO3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取少量4、5号溶液分别于试管中,然后分别进行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          号溶液,两试管中的溶液均变成红色,说明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溶液。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3号溶液,两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2号溶液,在盛4号溶液的试管中
            现象,说明4号是Na2CO3溶液;在盛5号溶液的试管中有        现象,说明5号是Na2SO3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请你利用上述图中的试剂设计鉴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