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隔夜莱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

(10分)隔夜莱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隔夜莱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莱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莱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莱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
红烧鲫鱼
 
2.0948
3.2300
7.2397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0C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莱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莱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莱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       ,原因是                                             
答案
(1)+3
(2)菜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3)隔绝空气,低温
(4)不会,在高温情况下硝酸盐还原菌所产还原酶的活性丧失,不会还原硝酸盐。
解析

分析:(1)根据在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解答本题.
(2)根据表中的数据,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确定保存的条件.
(4)根据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会被杀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NO2-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则NO2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得:x+(-2)×2=-1,则x=+3.
(2)根据表中的数据、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分析可知,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
(3)由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莱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应低温和密封保存.
(4)根据题意,烧熟后的莱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但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故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会增加.
故答案为:(1)+3;(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越快;(3)低温和密封;(4)不会;高温条件下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被杀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考查同学们新信息获取、处理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一反三
(8分)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碳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
【猜   想】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          
CO和CO2都有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探究】
(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
(2) 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②E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③                              ,证明有CO气体。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
(1) C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                    
(2) 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山东烟台,20题,2分)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   )
A.在甲烷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通过产生水的现象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B.将足量的铜丝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以除去其中的O2
C.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热蒸发25g水,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D.将酚酞试液滴入Cu(OH)2中,通过酚酞颜色的变化判断Cu(OH)2是否属于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山东烟台,28题,8分)(8分)2012年3月6日,包括圆明园兽首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首次在烟台展出。小霞看到这些240年前的铜质兽首后,她想探究铜是怎么冶炼出来的。

【查阅资料】(1)冶炼铜可以用常见的铜矿石——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的不溶于水的固体,加热易分解,能与酸反应。Cu2(OH)2CO32CuO+CO2↑+H20, Cu2(OH)2CO3+4HCl===2CuCl2+CO2↑+3H2O。
(2)实验室可以用至少三种方法来制取铜:①用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②电解氯化铜溶液(生成铜和氯气,氯气有毒);③用活泼金属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
【设计方案】在实验室中以碱式碳酸铜、铁粉、稀盐酸为原料来制取铜。请你仿照下图①帮她画出另外两种制取铜的流程图。



【反思评价】(1)上述三种制取铜的方案中,你认为最理想的是_________,与其他两种方案比较,它有哪些优点(至少答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锈的主要成分也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关外,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推知,还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有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年山东烟台,29题,9分)(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吸收掉二氧化碳后,再打开止水夹。

(1)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提出新问题: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你还需补充的猜想: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你为这三种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及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         CO↑+ CO2↑+ H2O。
于是他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   (填“甲”、“乙”或“丙”)装置;(2)装置C的作用是                             ;
(3)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                        ;
(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