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同学们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同学们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 [提出问题] 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填化学方程式),同学们一致认为废液中一定有CaCl2,小花认为废液中的溶质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 小红分别取少量该废液和CaCl2溶液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 (2)小花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她选择紫色石蕊试液进行实验,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证明自己的猜想成立。 (3)小强选择了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___ __(填化学式)进行实验,也得到了与小花同样的结论。 [拓展与应用] 若想要处理废液得到只含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你选择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反应完成后过滤。 A.碳酸钙粉末 | B.氢氧化钠固体 | C.熟石灰 | D.生石灰 |
|
答案
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HCl 不能 酚酞试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显色,遇碱性液才显红色(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Zn(或CuO或Cu(OH)2或CaCO3合理即可) A |
解析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取CO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考查酸的性质.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制取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若稀盐酸过量则溶液中溶质应该是CaCl2和HCl混合物;探究溶液中是否有HCl,可根据酸的性质设计实验如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活泼金属或难溶性碱或金属氧化物来检验盐酸的存在,若要除去溶液中的HCl且使溶液呈中性,不引入新杂质,应该用过量的CaCO3,因CaCO3不溶于水;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只有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这样不但可以除去盐酸,还能够增加氯化钙的质量,而且多余的碳酸钙是固体,反应完成后可以过滤掉. 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HCl 不能 酚酞试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显色,遇碱性液才显红色(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Zn(或CuO或Cu(OH)2或CaCO3合理即可) A |
举一反三
(7分)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甲中可观察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方程式是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图乙中热水所起到的作用是 。 |
(9分)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中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物质。该固体物质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1)【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2)【猜想】①小刚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你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3)【设计实验方案】小刚和你的实验方案 (4)【归纳和表达】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
(7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1】模拟炼铁实验 ①若样品为氧化铁,则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实验2】测定样品的组成 若样品由氧化铁、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待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质量
| 装置A中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
| 装置B的质量
| 2.32 g
| 反应前55.72 g
| 反应前 281.00 g
| 反应后55.08 g
| 反应后 281.56 g
| ①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认为应选用的数据是样品质量和装置A中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而不选用装置B的质量,理由是 。 ②该样品所有可能的组成是 。 |
(5分)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 10 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
|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
|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 (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 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 |
(4分)张南同学为了验证Na2CO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做了如下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的Na2CO3溶液,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试管,溶液呈均匀的红色; ②再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提示:试剂没有问题) ①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不是二氧化碳。 资料:①此Na2CO3溶液的pH 约为1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②NaHCO3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 ③酚酞试液在pH≥10时的溶液为红色,在pH≤8.2时溶液为无色; [设计方案及实验]经过讨论大家首先否定了猜想①,其理由是。 对方案②和③进行研究,决定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装成3支试管。请完成下列表格。
[解释与结论]张南同学开始时的实验,即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写方程式)。 [反思与应用](1)在不另取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吗?(填“能’”或“不能”)。(2)有些化学反应的产物与 有关。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