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请回答小题。(1)(2分)挤压胶头,滴入稀盐酸。过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微型集气瓶口,

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请回答小题。(1)(2分)挤压胶头,滴入稀盐酸。过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微型集气瓶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请回答小题。
(1)(2分)挤压胶头,滴入稀盐酸。过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微型集气瓶口,如果                   ,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2分)生成的二氧化碳在装置内与1、2处的溶液反应,1处的反应现象是          ,2处生成了白色沉淀。
(3)(2分)用橡胶塞塞紧微型集气瓶口,再反复挤压几次胶头。一段时间,氢氧化钠溶液被吸进了微型气体实验器和微型集气瓶中。这是由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
答案
(1)木条火焰熄灭(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2NaOH + CO2 ==Na2CO3 + H2O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如果气体收集满了则会有气体从集气瓶口逸出而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可以知道1处的现象应该是溶液变为红色;
(3)用橡胶塞塞紧微型集气瓶口后,形成了密闭的容器,挤压胶头会使盐酸和大理石接触而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又因为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而使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减小而使氢氧化钠溶液被压入导管。
举一反三
下图中A与B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和幼苗进行的生理作用,A、B装置间用玻璃管连接。请据图回答:

(1)向A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     (填“加强”或“减弱”),其原因是     
(2)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     处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  ②只有CO ③既有CO2,又有CO。
【查阅资料】他们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收集到这样一条信息:把滤纸浸泡在磷钼酸和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溶液中制成的试纸遇到微量CO立即变成蓝色,而遇CO2不变色。
【实验设计】
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
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并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请你根
据小雨的实验方案填空:                                      

【实验步骤】                                                     
(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1)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                      
(3)小欣认为可把小动物放在收集的气体中,观察能否存活,来检验是否有CO。小雨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其不可行的理由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学习中我们经常利用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图8是我们研究常见物质组成、性质的几个实验。

(1)A 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        ,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该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B 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                    来推断水的组成。
(3)C 实验的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小明看到一则新闻: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对此现象小明产生了疑问。
【提出问题】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
【查阅资料】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但遇水会产生气体。
【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与同学一起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处
观察到气体燃烧,有明亮的火焰
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解释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着火的原因        
【实验拓展】
小明与同学又继续对电石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组成进行了探究,请填写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该气体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实验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电石在保存和运输时注意的事项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①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
B.②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③既说明火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又说明二氧化硫能使稀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④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又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