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苏南京,28题)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

(2011年江苏南京,28题)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1年江苏南京,28题)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图Ⅰ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
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型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⑴实验中观察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性,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呈    (选填:“酸”、“碱”或“中”)性。
⑵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Ⅱ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即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Ⅲ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和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⑶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的红色      
⑷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乙同学向溶液滴加      ,,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⑶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解释与结论】
用硫酸钠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甲同学取55克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5克水,刚电解后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碱性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SO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酸性     
答案
【实验与讨论】⑴ 碱 酸 ⑵ 不足 (或酸溶液残留在管壁上
⑶ 恰好褪去(或立刻消失)
⑷PH试纸 
实验中滴加酚酞的溶液变为无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因酸过量而显酸性,故用PH试纸来确认。
稀硫酸(或酸)
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溶液时消耗了少量的酸。
【反思与交流】2.2%  增强 增强
解析
分析:本题是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利用酸碱指示剂或者pH试纸都可以测定出来,解题的关键是判断溶液里面的成分.
解答:解【实验与探讨】(1)酚酞溶液遇碱变红,pH值小于7溶液显酸性.
故答案为:碱;酸
(2)红色不消失说明还有碱性溶液.
故答案为:不足(或酸液残留在管壁上等)
(3)丙同学的溶液中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了.
故答案为:恰好褪去(或立即消失)
(4)因为酚酞溶液与酸不反应没有现象,所以无色就有2种情况,而用pH试纸就可以很简单的判断此时的溶液到底呈什么性.
故答案为:pH试纸;实验中滴加酚酞的溶液变为无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因酸过量而呈酸性,故用pH试纸来确认.稀硫酸(或酸);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溶液时消耗了少量酸.
【交流与反思】甲同学消耗了5克水,溶液还剩50克,而溶质没有变还是55×2%=1.1g.所以电解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2%.为提高水的导电性,加入酸时,由于溶液中减少的是水,即酸的浓度在增大,所以酸性在增强,pH值在减小.而加入的是碱时,由于也是水在减少,即碱的浓度在增大,所以碱性增强,pH在增大.
故答案为:2.2%;增强;增强
举一反三
(10,娄底29)小林觉得你很聪明,是他的良师益友,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邀请你与他讨论“食醋在厨房中的妙用”:
(1)复习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②酸与活泼金属作用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
Fe2O3+HCl=FeCl3+H2O
……
④……
 
 
由于小林的课堂笔记没做好,“③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作用”后面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请帮他写出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                    63                  
(2)讨论交流
① 小林自豪地说,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正在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时,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64       元素,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化学性质         65       (填序号“①”、“②”或“③”)。
② 你告诉小林,食醋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呢,如     66    (任写一点食醋在生活中的妙用)。
(3)反思
盐酸、硫酸、食醋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  67 离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重庆)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和试剂的用量常常影响实验的结果。
(1)按操作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
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          ,后            
A.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B.均匀预热
②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先         ,后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
(2)小菌认为Na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说明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
①她设计下图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请在箭头上方的括号中填入试剂名称,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

②如果把CuSO4溶液换成另一种试剂,只要各试剂的用量适当,则不管加入试剂的顺序如何,都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泰安)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 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请填写下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9·哈尔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同学们在烧杯中加入10mL稀硫酸。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接着分两次向烧杯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第一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后,不断搅拌,第二次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则第一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不考虑酚酞)的质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第二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
[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其他试剂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呢?
[甲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现象:向a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时出现蓝色沉淀。
结论:用硫酸铜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乙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现象:向b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时出现白色沉淀。
结论:用氯化钡溶液可以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交流评价]请你评价甲、乙两组同学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正确或错误
   理   由
甲组
 
 
乙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山东潍坊,25题)某研究型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浓硫酸处理废锌片时发现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这种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研究。
【提出猜想】对产生的气体进行猜想:
猜想1:可能是H2;
猜想2:可能是SO2;
猜想3:可能是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研究(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装置中的反应都进行完全)。

【问题讨论】
(1)如果装置A中没有明显现象,装置C中的现象为                    则猜想             成立。
(2)如果装置A中的现象为                   ,装置C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则猜想                  成立。
(3)猜想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4)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思维拓展】
实验室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组内一同学又设计了判断S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的装置(如图),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结论,其同学认为这一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做的对比实验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