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提出猜想】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2.该混

(9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提出猜想】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2.该混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9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         。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C中的药品为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          ; 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         性。
【实验结论】猜想      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   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 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答案
(1)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Ca(OH)2+CO2 ="=Ca" CO3↓+H2O
(2)NaOH溶液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
(3)氢气和一氧化碳,氧化   2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有水珠(或水雾)  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1)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和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判断混合气体中的气体;并根据记忆写出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式;
(2)CD装置应是除去(1)中所验证的气体;
(3)根据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混合气体中其余气体;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的实验结论对号即可;
【实验反思】根据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做出判断;根据剩余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可以燃烧判断烧杯中的现象和最后一步实验操作.
解:(1)由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和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特点可知,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2)C装置中应是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3)E中氧化铜变红,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或氢气或二者的混合气体;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氢气,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可生成水;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因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可生成二氧化碳;同时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氧化性.
故答案为:氢气和一氧化碳、氧化;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可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碳,故猜想(2)正确.
故答案为:(2);
【实验反思】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其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可吸收二氧化碳,氧化钙可吸收水蒸气.因为还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所以烧杯壁上有小水珠(或水雾),因氢气燃烧生成水;最后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因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水珠(或水雾)、迅速将小烧杯倒转,并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常见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性质,同学们要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才能做好此题.
举一反三
(7分)碳酸氢钠常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
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可能是NaOH或Na2CO3
①他们的依据是                                                     
②兴趣小组为了确定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进行以下实验,请填写下表: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固体产物是NaOH,而不是Na2CO3
实验二: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溶于水,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实验三:                   
                         
                         
产生大量气泡
固体产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讨论与评价】实验一的结论与实验二、实验三的结论相反,在讨论时,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结论不正确,他们的理由是                                          
                                                                            
【总结】请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甲、乙两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并加以实验。
甲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乙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A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3)氢氧化钠固体应当密封保存;
(4)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而除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
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
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加入适量蒸馏水
固体部分溶解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固体部分溶解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4)小题奖励4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60分。
(4)你认为①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⑴木炭燃烧的实验: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②检验如图集气瓶中木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对燃烧是否产生火焰的探究:
【发现问题】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而氢气、蜡烛、酒精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都产生火焰。那么,物质燃烧是否产生火焰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提出问题】a.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b.与可燃物的状态有关    c.与燃烧达到的温度和可燃物的沸点有相对大小有关
【资粒整理】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归纳整理,如表:

【得出结论】①通过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均不产生火焰,可以得出假设a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有关假设b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表中数据,可以是出有关假设c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结论】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石蜡蒸气燃烧能产生火焰。(用简要语言叙述。提供仪器;蜡烛、火柴、注射器、玻璃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12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3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按图12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30g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3)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图1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4)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0g。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是        
(5)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填“是”或“否”)。理由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