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下图所示。(1)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SO离子,加入下列沉淀剂的顺序是(填序号)      。a.Na2CO

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下图所示。(1)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SO离子,加入下列沉淀剂的顺序是(填序号)      。a.Na2CO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下图所示。

(1)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SO离子,加入下列沉淀剂的顺序是(填序号)      
a.Na2CO3   b.NaOH           c.BaCl2  
(2)将滤液的pH调至酸性除去的离子是           
(3)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           
(4)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① 纯碱可用于除灶台油污。其原因是                            
②工业上,可以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制取有效成分为NaClO(次氯酸钠)的消毒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HClO)。
答案
(8分)
(1)(1分)c a b 或者 c b a或者b c a
(2)(2分)CO和OH
(3)(1分)NH3  
(4)  ①(各2分)Na2CO3溶液显碱性,与酸性的油污发生反应,达到去污目的。
②   2Na2CO3 +  Cl+  H2O =  NaCl + NaClO+ 2NaHCO3
解析
:(1)总体思路是先沉淀再过滤,沉淀时要先加BaCl2溶液,再加Na2CO3溶液,因为碳酸钠能把过量的氯化钡沉淀出来,氢氧化钠可放在它们前面,也可放在它们后面或中间,都完全沉淀完后再过滤;
(2)加入适量盐酸pH调至酸性除去的离子是CO32-和OH-
(3)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发生的反应有H2O+CaO=Ca(OH)2、Ca(OH)2+2NH4Cl=2NH3↑+2H2O+CaCl2,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氨气,其中氨气可再利用;
(4)①纯碱可用于除灶台油污,其原因是Na2CO3溶液显碱性,与酸性的油污发生反应,达到去污目的;
②由烧碱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纯碱溶液呈碱性,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制生成次氯酸钠、氯化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Cl2 +H2O=NaCl+NaClO+2NaHCO3
故答案为:(1)(1分)c a b 或者 c b a或者b c a
(2)(2分)CO和OH
(3)(1分)NH3  
(4)  ①(各2分)Na2CO3溶液显碱性,与酸性的油污发生反应,达到去污目的。
②   2Na2CO3 +  Cl+  H2O =  NaCl + NaClO+ 2NaHCO3
举一反三
(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承担了某项研究课题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探究气体X(已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元素组成。实验装置如下。将0.17gX气体由注射器A缓缓送入B装置(B装置中的空气已预先除去),使之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用D装置抽取收集。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如下:


(1)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是      g,X中一定有     元素。
(2)经测定,D中的气体由一种元素组成,常温常压下密度是1.25g/L,试推测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其质量是     g。(常见气体密度如下)

(3)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铜与氧气反应(2Cu+O2=2CuO)这一性质后,想做一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并在最后将铜丝进行回收。
(1)课外活动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50 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      mL,这是因为                     
②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③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
可能原因是                       
(2)课外活动小组发现红热的铜丝变黑后,为了回收再利用铜丝,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
物质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① 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②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变成黑色的铜丝,并且充分反应,则回收的铜丝a的质
              (填“<”、“>”、“=”)铜丝b的质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制取并探究Cl2(氯气)化学性质,装置如下:

(1)A是Cl2发生装置,请完成反应的方程式:MnO2 +4HCl(浓)(  )+ Cl2↑+2H2O;除圆底烧瓶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从C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CO2和HCl,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发现: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没有氯气生成。“影响氯气生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小明作了如下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Cl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假设2: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和预期现象及结论。限选实验试剂:浓H2SO4、NaCl固体、MnO2固体、稀盐酸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为了测定水的组成选用下列装置回答问题:(氢气用盐酸和锌制得) 
 
(1)为准确测定水的组成,为防止杂质干扰,正确的连接顺序为:
_____ ______________丙;
(2)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_______ 。
(3)若测得丁装置中样品在实验前后减少6.4 g,乙装置中药品增加了7.2 g,丙装置增加了3.6 g,根据此可求出水中H、O质量比为(只写计算式)______________ 。
(4)实验结束后,若丁处仍有黑色固体,这对实验的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填“氧的质量偏大”、“氢的质量偏大”、“无影响” );                                                                 
(5)装置中的丙能否省去?        ;为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将粗盐提纯,又可以说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