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 →” 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B是导致温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表示的是物质A~G相互间的关系(“ →” 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F都是单质;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在工业上,C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请回答:
⑴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G可能是______________。 ⑵写出E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标号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⑷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7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属于盐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Na2CO3; 盐酸(硫酸,写化学式也对); (2)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3)①Na2CO3+Ca(OH)2=2Na0H+CaCO3↓;②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4)CO2; Na2CO3、CuSO4; |
解析
F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说明F是金属铁, 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B是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是一种蓝色溶液,说明E是含有铜离子的化合物,A是单质,且能生成二氧化碳,推测A可能是碳或氧气;C是盐,F是金属单质,而G能够与它们反应,根据酸碱盐单质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推测G应该是酸,则G是酸可以是盐酸或硫酸,D既能与碳酸钠反应又能与硫酸铜反应,故D可以是氢氧化钙;由此可以得出:反应①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0H+CaCO3↓;反应②是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的特点是单质与化合物硫酸铜生成单质铜和化合物硫酸亚铁的过程,所以是置换反应;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以上7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CO2;盐类物质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分析知Na2CO3、CuSO4属于盐类; |
举一反三
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内容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H2中少量水蒸气、HCl
| 先通过浓H2SO4,再通过NaOH溶液
| B
| 提纯久置变质的NaOH溶液
| 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验证某溶液为稀盐酸
| 先测溶液的pH﹤7,再加入锌粒
| D
| 分离CO2、CO混合物
| 先用NaOH溶液吸收掉CO2分离出CO,再向该NaOH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CO2
| |
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三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⑴白色粉末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 ⑵白色粉末三种成分的可能组合为: , 。 |
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混合物
| 思路方法
| 选用物质
| A.CO(CO2)
| 吸收
|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CaCl2(HCl)
| 转化、过滤
| 过量的碳酸钙
| C.HCl(BaCl2)
| 沉淀、过滤
|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 D.FeSO4(CuSO4)
| 置换、过滤
| 过量的铁粉
| |
下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请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下表中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项目
| 物 质
| 鉴 别 方 法
| A
| 氧气与二氧化碳
| 观察颜色
| B
| 食盐与纯碱
| 加水溶解
| C
| 蚕丝与化纤
| 灼烧并闻气味
| D
| 氢氧化钠溶液与石灰水
| 滴加酚酞试液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