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xH2O]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水蒸气.现用如图0所示装置进行

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xH2O]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水蒸气.现用如图0所示装置进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xH2O]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
Al2O3、HCl和水蒸气.现用如图0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确定其化学式(固定装置略去).


(1)Mg2Al(OH)6Cl•xH2O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只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x,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C的作用是______.装置连接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的名称是______.
(3)加热前先通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C、D的初始质量后,再持续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等.
(4)完全分解后测得C增重3.65g、D增重9.90g,则x=______.若取消冷却玻管B后进行实验,测定的x值将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上述水滑石在空气中放置时易发生反应生成[Mg2Al(OH)6Cl1-2y(CO3y•zH2O],该生成物能发生类似的热分解反应,现以此物质为样品,用(2)中连接的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测定z,除测定D的增重外,至少还需测定______.
答案

(1)根据题给信息:[Mg2Al(OH)6Cl•xH2O]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水蒸气,可写出其化学方程式:2[Mg2Al(OH)6Cl•xH2O]
高温
.
4MgO+Al2O3+2HCl↑+(5+2x)H2O↑;
(2)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Cl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应该首先通过D装置吸收水蒸气,后通过C装置吸收HCl;将气体通过洗气瓶进行洗气时,应该从长导管一侧通入气体,让气体与溶液充分接触反应,故其连接顺序是a→e→d→b;连接好装置后首先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影响测量结果;
(3)因为加热后的装置中含有残留的HCl和水蒸气,为了避免引起实验误差,保证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被装置C、D吸收,所以要通入N2排出装置内残留的气体,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产生倒吸;
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C、D中完全吸收;防止产生倒吸;
(4)2[Mg2Al(OH)6Cl•xH2O]
高温
.
4MgO+Al2O3+2HCl↑+(5+2x)H2O↑
7318×(5+2x)
3.65g 9.90g
73
3.65g
=
18×(5+2x)
9.90g
,解得x=3,
若没有冷却玻璃管,由于气温偏高,装置D不能将水蒸汽完全吸收而导致结果偏低.
(5)由于化学式中出现两个未知数,所以必须测量3个数据,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所以除测定D的增重外,还需要测量两个数据,即装置C的增重及样品质量(或样品质量及样品分解后残余物质量或装置C的增重及样品分解后残余物质量).
故答案为;
(1)2[Mg2Al(OH)6Cl•xH2O]
高温
.
4MgO+Al2O3+2HCl↑+(5+2x)H2O↑;
(2)a-e-d-b;吸收HCl气体;检查气密性;
(3)将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带入装置C、D中完全吸收;防止产生倒吸(合理答案均给分);
(4)3;偏低;
(5)装置C的增重及样品质量(样品质量及样品分解后残余物质量或装置C的增重及样品分解后残余物质量).
举一反三
现拟用如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
(1)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反应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
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3)反应完成后,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a.关闭漏斗开关b.熄灭酒精灯1c.熄灭酒精灯2
(4)若实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g,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5)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
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L,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g/L.两者相差0.0064g/L.
有人认为:以上两种氮气很小的密度差别可能来源于实验误差,瑞利在多次试验中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比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略大.
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新气体.
(1)瑞利根据什么坚持认为两种氮气很小的密度差别不可能来源于实验误差?______.
(2)在瑞利和拉姆赛预测中的那种未知的气体密度与氮气密度比较是______(选填“大”或“小”或“无法确定”).
(3)某同学使用以下一些装置来模拟卡文迪许的实验:

请将仪器连接的最佳顺序(按空气流向填各接口的编号)排列于右:→______→a.其中,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写出在C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2Fe3++Fe→3Fe2+2Fe3++Cu→2Fe2++Cu2+
Ⅰ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和铜粉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可能残留固体不溶物的成分.
请完成下列表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序号溶液中的盐固体不溶物的成分
FeCl2、CuCl2、FeCl3______
______
FeCl2、CuCl2______
______Cu
______Fe、Cu
小李同学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找出自己穿过的几件衣服进行观察、对比,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从衣服商标上摘录了面料的种类.
(2)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
(3)到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他们燃烧的现象.
(4)归纳概括得出所穿衣服用的是什么面料.
小李采用的方法是(  )
A.调查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实验法
温州的矾山被誉为“世界矾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明矾矿,其分子式为KAl(SO42•12H2O该物质是一种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小明同学为了测定明矾中结晶水的含量,进行四个步骤实验如下:
A.把适量明矾放入试管,测出试管总质量为n克;
B.冷却后称量,测得试管及剩余物总质量为a克;
C.对试管加热直到不再有水产生水为止;
D.用天平称出干燥空试管的质量为m克.
则小明实验操作步骤,正确顺序为:______.根据数据分析,小明测得的明矾中结晶水质量分数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