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00年12月18日《厦门日报》“学校化学实验室也是污染源”一文指出: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为此某学校化学研究小

据2000年12月18日《厦门日报》“学校化学实验室也是污染源”一文指出: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为此某学校化学研究小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据2000年12月18日《厦门日报》“学校化学实验室也是污染源”一文指出: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为此某学校化学研究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以粗略测试刚做完实验的实验室(甲)空气中全部酸性气体的含量.步骤:
(1)取样:因实验在另一间没有污染的实验室(乙)进行,请你设计取出适量化学实验室(甲)空气样品的方法: _________
(2)按上图装置将取得的气体进行实验,问:图中装置A的作用是 _________ ;装置C的作用是 _________ .若酸性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请写出其在A装置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计算:若取样气体为100mL,装置C读数为99.0mL,则实验室(甲)空气中总酸性气体含量约为 _________ %;计算式为:总酸性气体含量=(总酸性气体体积/取样气体总体积)×100%.分析:a、一般空气中含0.03%的二氧化碳,此样品中由实验室废气产生的酸性气体约为_________%b、请提出你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减少实验室对人类生存环境污染的一种做法:_________
答案
(1)将一个集气瓶装满水拿到实验室(甲)中把水倒掉,然后盖上玻片
(2)吸收样品中的酸性气体;测量吸收酸性气体后余下气体的粗略体积; SO2+2NaOH=Na2SO3+H2O
(3)1; 0.97; 不乱倒废液、乱扔废物
举一反三
“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1)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
(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
我对它还有一个要再探究的新问题: _________ .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化学复习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验证,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为:
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_________
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___
我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 _________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来帮他完成:
写出方案2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 _________
题型:湖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实验室的角落处发现了一包粗盐,化学老师告诉他该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一定量的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乙同学想知道该粗盐中氯化钠的纯度.请补充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并设计实验步骤。
(1)【实验仪器】烧杯、 _________
(2)【实验步骤】 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小华在吃黄花鱼时,看到其头骨上有两块白色的小石头.
[提出问题]这白色小石头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小石头被称为“鱼脑石”,用来控制鱼在水中的沉浮.
[猜想与假设]如下图
[供选试剂]10%稀盐酸,澄清石灰水,10%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进行实验](1)验证小力的猜想.
[反思](2)如果实验证明了小力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鱼脑石”中一定含碳酸钙吗?简述理由. _________ , _________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
(1)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_________
(3)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_________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4)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5)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分别是 _________ ___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6)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_________ 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7)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_________ ,②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