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三瓶没有标签的液体,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不用其他试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鉴别,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室有三瓶没有标签的液体,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不用其他试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鉴别,并完成实验报告。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实验室有三瓶没有标签的液体,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不用其他试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鉴别,并完成实验报告。

答案
举一反三
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1)[提出问题] 小森同学在滴加FeCl3 溶液时,不小心把滴加FeCl3 溶液的滴管放入到盛“双氧水”(过氧化氢)的试剂瓶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小森联想到用二氧化锰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FeCl3 溶液能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做了以下探究。
(2)[猜想与假设] FeCl3 溶液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设计与实验]

(4)[讨论与反思] 已知FeCl3溶液中含有H2O、Fe3+和Cl-三种微粒,小森同学又做了三种猜想:
猜想1: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猜想2: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猜想3: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那一种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小森同学又对余下的两种猜想,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填写下表: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学习探究小组中的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用饱和石灰水检验CO2,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针对这一发现,小明设计了下列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在两个体积相同的盛满CO2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
(1)根据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说明通常用饱和石灰水检验CO2,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文字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吸收CO2的量甲_______乙(填>、<、=)。
(3)另一位同学小华通过计算来验证小明的结论,但计算结果却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主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请你对小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工业上是用氨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反应能否进行并验证其生成物,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 查阅到的信息:
⑴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易燃,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晶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⑵氨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反应原理:2NH3+3CuO3Cu+N2+3H2O 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试回答:
⑴写出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装置B所起的作用是                                                
⑶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⑷你认为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存在着哪些不足?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5年11月上旬的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上海市民的广泛关注:一名三岁的儿童不慎将某种食品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撒入眼中导致一只眼睛失明,这个悲惨事件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⑴请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酿成悲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看到这则报道后,小静留意到,家里有一包包装破损的生石灰干燥剂。小静通过下表中的实验1证明这包干燥剂完全失效了。现在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包变质后的干燥剂其成分是什么?将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5年11月13日,四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车间发生爆炸,爆炸泄漏的有毒物质和燃烧产生的烟气造成松花江和当地空气严重污染。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准备探究在爆炸现场采集的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它能与CuO反应的物质)
[实验目的] 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查阅资料] 爆炸泄漏的有毒物质主要是苯和苯胺,他们都是有机物,已知苯的化学式为C6H6 ,是一种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5.5℃,沸点80.1℃。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不完全燃烧时还生成CO。
[实验原理] CuO+CO==Cu+CO2 ,反应生成的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证明CO的存在。
[实验仪器]
[问题]
(1)要用较简单的方法收集爆炸现场的气体样品,可选用什么用品?____________ 。
(2)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这两次的作用分别是:
第一次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 。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如何改进该实验?___________
(4)若认为该实验没有缺陷,以下问题不必回答)改进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由于苯泄漏,造成松花江上大量鱼类死亡,你认为鱼类死亡的可能原因是(回答两点即可):①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 。
(5)苯的比较低,在低温时很容易凝固成冰一样的晶体。若苯凝固,如何从试剂瓶(细口瓶)中取出苯?_____________ 。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