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合为朝觐会同……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1)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措施。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地方制度?并分析产生了什么共同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该地方制度有何创新之处?在元朝、明朝地方制度有何创新?
(3)材料三中的“复合共和国”是指的美国建立的什么地方制度?
(4)据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怎样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答案

(1)建立县制;(2分)分封制;郡县制;(2分)有利于巩固统治。(2分)
(2)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元:实行行省制;明:废行省,设立三司。(2分)
(3)联邦制。(1分)
(4)在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要给予地方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根本着眼点是实现稳定与效率的兼顾。(2分,其他言之成理,符合题目主旨的回答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措施很多,影响也很深远。如废井田,开阡陌,就打破旧贵族对土地垄断,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建立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对我国农业和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县令,使地方的大权集中到君主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 到今天仍然在使用,这一项措施在材料中体现明显。它打破了西周以来推行的分封制,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使地方的行政权、军权等都收归到中央,集中到君主手中,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秦朝统一后,把郡县制推行到全国范围,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本小题考查的是历代政府推行地方的行政体制。秦朝统一后,把郡县制推行到全国范围,取消了地方的各种特权,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政治条件,地方的人事大权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到了元朝,面对广阔的疆域,元统治者推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由中书省派出省臣,负责管理地方事务,省臣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而到了明朝,为了继续强化君主权利,明太祖废行省,地方改设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司等三司,分管行政、刑狱司法、军政,他们直属中央。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君主手中。
(3)本小题考查的是美国的联邦制。美国的联邦制成立于1878年美国宪法。联邦制是指两个或多个分享权力的政府对同一地理区域及其人口行使权力的体制。在美国所实行的联邦制下,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愿的美国宪法是国家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威所在,人民将权利托于这两个政府。国家政府有明确的权利,对对外事务有完全的主权。地方州政府可以有自己的法律和权利,但他们不能与宪法的规定相违背,也不能僭越国家的权利。这样,既保证了中央政府的集权,也保留了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体现了美国联邦制的灵活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促进美国社会的发展。
(4)中央与地方的权利自古以来就是个矛盾的结合体。二者之间如何协调,是个关键。古代中国在秦朝以前,主要实行分封制,易导致地方做强做大,导致地方割据;后大多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地方无权,保证中央政令能直达地方,上下通行,提高行政效率。而美国则是取二者中间,既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保留一定的自主权,大大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应该说是个伟大的创新,保证了体制的活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借鉴。
举一反三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材料反映了(  )
A.秦始皇统一文字B.孝文帝厉行汉化
C.商鞅变法 D.管仲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解析(9分)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材料三: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农民不仅担负着沉重的劳役地租,而且也丧失了大部分的人身自由。……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农民状况进一步恶化。彼得一世不但从农民手中抽丁当兵,而且还让他们负担人头税。……在17世纪,当西欧诸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新月异的时候,俄国资本主义几乎还没有出世。
材料四: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降低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然而复新并不仅仅要求改变道德观念,祖国要求行动起来。
----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节选)
材料五:新华社广州2013年12月11日电 中共中央******近日在广东考察工作,他强调: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采取多种措施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1分)商鞅变法践行了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1分)
(2)戊戌变法是近代化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在哪方面进行了探索?(1分)它虽然失败了,但在高等教育方面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你认为是什么?
(3)从颁布法令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了解放,此举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1分)
(4)为复新美国经济,避免法西斯化,罗斯福率领美国行动起来了,该行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1分)
(5)中国人民以勇气和智慧创办了经济特区,它的创办有何意义?(1分)我国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1分)
(6)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筑的伟大工程,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明在学习时搜集到如下信息: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动力革命。据此判断,该信息反映的是
A.青铜器的使用B.铁农具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D.兴修都江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