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县志》请结合所

阅读下列材料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县志》请结合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好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县志》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2分)该水利工程建于何地?(2分)
(2)材料中所说的水利工程由何人主持修建?(2分)修建于何时?(2分)
(3)根据材料归纳该水利工程的作用。(6分)
答案
(1)都江堰。(2分)建于今天四川成都的岷江中游。(2分)
(2)李冰。(2分)战国时期。(2分)
(3)作用:灌溉、防洪。“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考查的是有关都江堰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都江堰。
(2)本考查的也是有关都江堰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主持修筑都江堰的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而李冰生活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3)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作用的相关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既消除了水患,又灌溉了农田,使得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裂”而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变法?(2分)该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哪一诸侯国?(2分)
(2)从材料二可知,变法遭到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请根据材料一指出,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2分)
(3)这次变法是否取得了成功?请你说出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要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深远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以上均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1分)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1分)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1分)材料二反映了变法中哪些措施?(2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商君”的结局如何?有人说,这意味着“商君”变法的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