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5分)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

阅读下列材料:(15分)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请回答: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2分)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1分)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至少写出4点)
(3)他的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在春秋五霸中,哪一位国君也是因为注重改革而实现国家富强的?(2分)他是重用谁进行改革的?(2分)
答案
(1)商鞅;变法图强或富国强兵
(2)秦孝公;主要措施见教材,答出四点即可。
(3)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增;为其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4)齐桓公;管仲。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材料的出处《商君。。。》及材料“公孙鞅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商鞅;由材料“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概括得出: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或富国强兵
(2)由(1)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回顾教材得知:公孙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主要措施:奖励生产粮食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2)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3)经过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大增;为其后兼并六国奠定了基础。
(4)在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也是因为注重改革而实现国家富强的,他是重用管仲进行改革。成为春秋首霸。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材料选取典型,问题有梯度,考查全面,又做到了前后联系,是个角度不错的好题。也可再加上一问即(5)通过以上史实,你得到哪些启示?国家要富强必须要改革,改革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达到学史借鉴的好效果。
举一反三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这个工程采取中流作堰的方法,把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供灌溉,外江供分洪。……在沙石冲积很深的河床上,中流作堰十分艰难。李冰在群众的帮助下,用竹篓装满鹅卵石,再连成数丈一段,投入江心,一层层垒叠起来,一道牢固的分水堰终于筑成了。汹涌澎湃的岷江水,依从人的意志,一分为二,进入内外二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这个工程”指的是哪一工程?(2分)
(2)依据材料,这个工程有什么作用?(写出两点,每小点2分)
(3)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个工程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变化?(写出三点,每小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变法。
(1)商鞅是在哪一个诸侯国进行变法?(1分)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有人认为他的变法失败了,有人认为他成功了。你认为判定变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2分)你如何看待商鞅变法?(2分)请用史实说明。(2分)
(3)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有怎样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始于(  )
A.夏朝B.西周C.战国D.秦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奴隶消极殆工
C.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