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为物

阅读材料。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为物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部、河北省西北部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请回答:
(1)魏主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则材料中的诏令指出了什么改革?请概述本改革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诏令指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孝文帝。 
(2)在朝廷上必须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
(3)鲜卑族的祖先是黄帝。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举一反三
《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
A.实行“三长制”               
B.严惩贪污受贿    
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下诏,认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又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丛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提到“魏主”,这里的“魏主”指的是谁?“北俗”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了哪方面的改革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段材料表明了“魏主”改革的措施和决心,他实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又是在怎样的历史趋势下进行改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魏主”改革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了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改革者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的改革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下列有关改革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活动一历史回顾
(1)材料一中的引言是什么意思?引言作者主持的重要改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什么改革的内容?与汉姓“元”对应的鲜卑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史事评说
简要评论上述两次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联系现实
请结合以上改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短期改变)。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罢官)。”对上述材料阐释与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B.“正音”就是要求鲜卑人学说汉语
C.此变法要求发生在魏主迁都前
D.该要求推动了我国北方的民族融合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
[     ]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明朝时期
D.清朝时期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