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 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1分)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1分) (4)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
答案
(1)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3)民主、科学。 (4)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艰难曲折。 |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可知,这是洋务运动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2)“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帝制,其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使民族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两面旗帜,即民主、科学。 (4)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思想文化。所以呈现出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艰难曲折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近代化的探索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和政治上的民主化。其中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为重点,学生需要特别重视。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成功就是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举一反三
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近代化的探索”这一学习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1)下图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将图中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 ;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时期的是 ;(4分) (2)洋务运动的口号是:______和______。(2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1个),(2分) (2)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1分)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3分) (5)这场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
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这是普遍的规律。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绘制的示意图。
(1)请帮该同学分别补充A、B、C、D四个历史事件。(8分) (2)B和C事件分别主张实行什么政治体制?(2分) (3)通过近代仁人志士探索近代化的历程,概括出他们探索近代化历程的特点。(2分) |
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5分)
(1)图一著作的作者是谁?(2分)他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1分)后来哪一派别最先实践了这一主张?(1分) (2)图二是谁的译著?(2分)传播了哪些进步观点?(1分) (3)在图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十六字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2分)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4分) |
李鸿章曾打算捐银参加强学会,被康有为拒绝。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李鸿章奉旨到广东挖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这说明A.李鸿章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 B.李鸿章变法无门,便起歹心 | C.李鸿章从维新派变成顽固派 | D.李鸿章也想图变,但他毕竟还是清廷的奴才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