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
材料二:2009年4月21日,《扬子晚报》刊载了周克玉上将60年前的一首诗:“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摘自《扬子晚报》
材料三: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 民 党
共 产 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2)材料二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1分)  
(3)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3分)有何历史意义?(2分)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
答案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或“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亦可)(2分)
(2)渡江战役(1分)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3分)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分))
(4)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等等。(其它言之得理即可得分)(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材料一中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材料二描写的是渡江战役的场景。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大力支持等等。
举一反三
某小说中有如下故事梗概: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这部小说的书名最有可能是
A.《开启思想大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B.《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C.《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D.《鸦片战争的烽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等。他们主要称赞毛泽东(    )。
A.领导了秋收起义B.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D.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其结果是什么?
A.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B.粉碎敌人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D.解放了全中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老照片是了解历史的一面镜子。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张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拍摄于1940年重庆
B.当时抗战胜利,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C.蒋介石希望同毛泽东建立联合政府
D.淡判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46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