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地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地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部宪法颁布前广泛地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部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
材料二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这部宪法指什么宪法?颁布于哪一年?该部宪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2)材料二提出的这条基本路线被称为什么路线? 
(3)在哪次重要会议上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 社会主义类型 (3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2分)
(3) 中共十五大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后党召开的重大会议。材料一这部宪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1954年,该部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材料二提出的这条基本路线被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举一反三
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报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相关?与此相关的一部法律是什么?“今岁”分田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举措与哪次会议有关?
(2)从“当年”到“今岁”之间,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失误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哪一次重要的农村政策调整?
(4)对比以上农村政策的后果,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地主”这一名词象征着封建主义,在人们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一阶级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是在(  )
A.辛亥革命B.开国大典
C.1952年土地改革D.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请根据下列揭示写出相关内容。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 )。
(2)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引导农民参加(________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政策是(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产粮
1981年产粮
1982年产粮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

请回答
(1)与材料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完成时间是哪一年?                                                  
(2)材料二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因为实行哪种制度导致的?这一制度是哪年实行的?这一制度的推行与新中国历史上哪一次会议有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