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了联合声明。
材料二:周恩来在   A   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   B   ”。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哪一重大原则?(2ˊ)它的提出和倡导产生了什么影响?(2ˊ)
(2)材料二的A指的是什么会议?(2ˊ)B指的是周恩来在这个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3ˊ)这个方针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ˊ)
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分)
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
(2)万隆会议;(2分)求同存异;(2分)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阅读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从材料看,通过两则材料三个设问考查了我国外交方面的相关知识点。
(1)此问通过材料一考查了我国建国后外交上的重大原则及其影响。共两问。第一问问我国的外交原则,一问这一原则的影响。从材料一所给的时间看是1954年,人物有中国的周恩来、印度的尼赫鲁,谈话内容是和平共处。可知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和平共处原则。它的提出和倡导产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据题意由此回答即可。
(2)此问通过材料二的阅读,考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的相关知识点。此题设有两问,一问参加的会议,一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通过阅读材料二,周恩来在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A指的是1954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B指的是周恩来在这个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3)此问考查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个方针发挥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打击了帝国主义分裂会议的阴谋,解决了亚非各国间的矛盾,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了中国的威望。据题意答出即可。
举一反三
美国为什么要千方百计破坏亚非会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正式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在
A.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B.1953年万隆亚非会议上
C.1953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时D.1953年与尼克松会谈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本题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1956年-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 “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2分)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2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并举例说明(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互不侵犯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D.经济合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乔冠华开怀大笑
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统一大业的完成D.两岸交流的密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