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中阿文明对话一一语言与文化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举办的首次专门性学术交流活动。下列成就不属于阿拉伯文化的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2008年12月19日,“中阿文明对话一一语言与文化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举办的首次专门性学术交流活动。下列成就不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
[ ] |
A.伊斯兰文化 B.《医典》 C.翻译希腊著作 D.罗盘针 |
答案
D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有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但却是他们将这种数字传播到了全世界。在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年代,帝国收集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清真寺建筑特色也被带到世界许多地方,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 |
材料二 唐朝时期,整个社会养成了一种敢于对外开放,勇于向外学习的心态。许多国家也派出了使节到唐朝建立友好关系。据史书记载,曾与唐王朝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300多个。朝鲜半岛的纸、笔、折扇,波斯的马球、菠菜等传入中国,唐朝的丝绸、工艺品和书籍大量输往周边各国。高僧鉴真东渡日本,除积极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 |
下列结论都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画上“√”,否则画上“×”。 (1)阿拉伯数字的真正发明者是印度人。 |
[ ] |
(2)阿拉伯人曾经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
[ ] |
(3)宗教的传播对文化的发晨有着深远的影响。 |
[ ] |
(4)古代的阿拉伯人和中国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
[ ] |
(5)唐代长安城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 |
[ ] |
(6)唐文化向四周辐射。 |
[ ] |
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件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把这三件东西传到西方的是 |
[ ] |
A.印度人 B.波斯人 C.阿拉伯人 D.埃及人 |
一般来说,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它们共同贯穿于人类历史过程的始终,相互交织建构了不同文明的乐章。 材料一: 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不少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西亚文化,他们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了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 材料三:
图一 新航路的开辟 |
图二“三角贸易”示意图
| |
中国的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 | [ ]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 7世纪以前,下列不少地方已使用中国发明的纸张,但尚未掌握造纸技术 | [ ] | A.中亚和西亚 B.东亚和南亚 C.北非和南欧 D.东南亚和北非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