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过程示意图.请分析作答:(1)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户”,图中[______]______就是窗户上那层明亮的玻璃.(2)远处物体反
题型:天桥区三模难度:来源:
如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过程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户”,图中[______]______就是窗户上那层明亮的玻璃. (2)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______]______的折射在[______]______上形成物像. (3)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极易造成近视,可配戴______加以矫正. (4)李慧同学阅读莫言作品时,随故事情节潸然泪下.在此过程中,文字先在眼内成像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______]______传递到______产生视觉.这种反射属于______(“非条件”/“条件”)反射. (5)通过调节瞳孔大小我们能看清楚明、暗处的物体.那么瞳孔相当于显微镜的______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
答案
图中:1角膜,2晶状体,3视网膜,4视神经. (1)眼球壁的外膜由角膜和巩膜组成,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因此相当于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是1角膜. (2)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3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4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 (3)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成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可以配戴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加以矫正. (4)李慧同学阅读莫言作品时,激动地热泪盈眶.在此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先在眼内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一区域视觉中枢,产生视觉.他在看书时,激动地流出眼泪这一反射是出生后才有的,通过学习得到的,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复杂反射. (5)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显微镜的光圈有大有小,光线强时用大光圈,光线弱时用小光圈,因此瞳孔的作用和显微镜的光圈相似. 故答案为:(1)1角膜;(2)2;晶状体;3;视网膜;(3)凹;(4)4;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条件.(5)C. |
举一反三
近年来,中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预防近视、珍爱双眼,就需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形成.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在学了《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一节后各自的观点,请你结合右图判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甲同学认为图中结构[4]内含较多平滑肌,能调节[2]的曲度 | B.乙同学认为,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图中结构[6]相当于胶卷 | C.丙同学认为,若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则结构[3]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 | D.丁同学认为,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6]的后方 |
|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______. |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某学习小组对近视形成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Ⅰ.按照图 装置,调整蜡烛、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Ⅱ.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双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Ⅲ.左右移动白纸板,直至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Ⅳ.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请回答: (l )该装置中的双凸透镜是模拟人眼球中的______.(填结构名称) (2 )根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3 )为预防近视的形成,我们应当养成哪些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少答出一条)______. |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______. |
据调查我国的近视眼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近几年来,近视逐渐低龄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______ (2)物像只有落到______上.我们才能看到清楚的物体,近视眼可以佩戴装有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3)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将车停下,这属于______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