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生态旅游B.法治管理C.迁地保护D.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生态旅游B.法治管理C.迁地保护D.就地保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
A.生态旅游B.法治管理C.迁地保护D.就地保护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易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选D。
举一反三
使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不包括(  )
A.物种绝灭速度加快B.人口的快速增长
C.环境污染D.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资料分析:
资料1 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1970年8亿,2000年就超过13亿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增长速度的加快,就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这也是我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加快与沙漠化不断扩大的一个原因。
资料2 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生境破碎,生物失去了家园。1995年时,有人曾经对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类活动进行了排序:过度开发占35%,毁林占30%,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6%,生物工业占1%。其中前三项人类活动占93%,而这些破坏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了物种生境的破碎化,栖息地环境的岛屿化。
资料3 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在加剧。仅以安徽省为例,1992年安徽省废水排放总量13.099 3亿吨,2002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4.28亿吨,相比增加有1.180 7亿吨;1992年,安徽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 523万吨,而2002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 414.69万吨,相比增加891.69万吨。由于排污量的不断上升,近年来污染事故发生率也在上升,仅用2001年与2002年相比,2001年安徽省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53起,其中水污染事故40起,大气污染事故11起。而2002年,安徽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58起,比上年增加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2.9万元,农作物受害面积184.6公顷,污染鱼塘面积31.6公顷。
根据资料,请你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在哪几方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用高科技手段对濒危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保护
C.制定保护性法律法规
D.给每种生物拍照、记录存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中鸟儿的“我的家在哪里?”启示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任何动物资源
B.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保护动物多样性,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搞好宣传好教育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尽可能的引进外来物种D.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