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加入的物质水温时间试剂(同浓度)1号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37℃10分钟碘液2号馒头碎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加入的物质水温时间试剂(同浓度)1号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37℃10分钟碘液2号馒头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试管加入的物质水温时间试剂(同浓度)
1号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37℃10分钟碘液
2号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0℃10分钟碘液
3号馒头块+2毫升唾液37℃10分钟碘液
4号馒头碎屑+?37℃10分钟碘液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4号试管里应加2毫升清水,这样就与1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试管加入的是馒头碎屑,且与唾液充分混合,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变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1、2号试管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影响,因此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温度对唾液发挥作用有影响吗?
(3)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若要探究“口中的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实验,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即选用表中的1号试管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比较1号试管3号试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因此,这探究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4)本实验共有三组对照实验.1和2变量是温度,1和4变量是唾液;3和1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故答案为:
(1)2毫升清水;不变蓝
(2)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馒头)有影响吗?
(3)3号;吃饭要细嚼慢咽
(4)三
下面是某生物课外小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①将馒头碎屑和2mL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2mL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2mL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以上试管中馒头碎屑、馒头块都是等量的)将三支试管都放人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
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变成______色.
结果分析:
(1)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__.
(2)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3)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
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部位开始被消化.
实验拓展:
(4)以实验过程中2号试管是______号试管的对照实验.它不能和______号试管做对照,原因是有______个变量.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有变化实验中,某一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作用是否都有关系.他们按照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将馒头碎屑放入(甲)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将馒头碎屑放入(乙)号试管,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将馒头碎屑放入(丙)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
(1)这个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A.______和______,B.______和______,
(2)把三支试管一起放在37°C的水中保温10分钟后取出,分别加入碘液,结果是______变蓝,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已知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色.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
(1)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______.
(2)实验时,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屑,再向A试管中加入2ml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1ml清水,分别搅拌后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此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______.
(3)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计会变蓝的是______试管,不会变蓝的是______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如图,某学习小组进行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①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②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③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左右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后取出,并各加入2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1)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设置了1号和2号两支试管的目的为为了形成一组______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两支试管放在37℃左右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______的温度.
(3)滴加碘液后,现象是一支试管变蓝,另一支不变蓝,其中不变蓝的是______号管,这说明了该管中的______已被消化了.
(4)在实验过程中,如果该小组将刚煮沸制成的浆糊立即注入试管中并马上操作实验,则滴加碘液后2号管的颜色是______.
某生物学习小组同学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试管食物加入物质处理温度试剂现象
馒头碎屑2g清水2ml搅拌置于37℃温水中碘液变蓝
馒头碎屑2g唾液2ml搅拌不变蓝
馒头碎屑2g唾液2ml搅拌0℃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