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小题1:一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小题1: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小题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2分)
小题2:请就诗歌的三四两句进行赏析。(3分)
答案

小题1:雨量之大 雨势之猛(2分)
小题2: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昔日绚丽似锦的桃李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惟有一片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并且长得齐齐整整两者进行对比,突出了小草难以被摧毁,蓬勃而顽强的生命力。也暗含了桃李虽美,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朴实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的哲理。(答出其一即可)(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   “满”“乱”两字,理解侧面描写的方法,即可了解诗句中表达的雨的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诗句的赏析,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对精彩的字词进行点评,指出其表达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题要抓住诗句中“惟有”一词理解对比衬托的方法,用花的衰败来衬托草的生命力。
举一反三
古诗文填空(4分)
①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②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④__________________,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2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6分)
         ,终岁常端正。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②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         。惶恐滩头说惶恐,          。(文天祥《过零丁洋》)
          ,风烟望五津。          ,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小题1:诗歌首联通过回忆,叙述了诗人_______的遭遇。颔联采用_______的写法,表现了诗人归来后看到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小题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与洒脱。请结合划线诗句,试作简要赏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小题1:诗歌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2分)
小题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