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3)《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的句子是:□□□□□□□,□□□□□□□。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纳谏后国内即刻就收到了效果:令初下,群臣进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5)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案

(10分)
(1)闲敲棋子落灯花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门庭若市 虽欲言,无可进者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解析

试题分析:(1) 、(2)根据提示对出即可。(3)这是理解性默写,找出表达诗人积极乐观人生观的句子即可。(4)根据提示对出句子即可,注意“庭”的写法,里面不要写成“延”。 (5)默写出整首诗歌即可,注意“摧、鳞”的写法,“燕脂”不要写成“胭脂”。
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而且对诗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举一反三
按要求填写诗词原文(每空1分共6分)
(1)描写雄浑壮阔的沙漠奇观的句子是                             (《使至塞上》)
(2)醉里吴音相媚好,                         ?(《清平乐·村居》)
(3)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默写一句与“长城”有关的诗句                     。
(4)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7分)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题1:你认为作者笔下的山西村美在何处?(3分)
小题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小题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它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古诗词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1.             ,千朵万朵压枝低。
2.                 ,各领风***数百年。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红树青山日欲斜,                       
5.              ,千金散尽还复来。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诗句。
7.学习中,我们要不断积累,不断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的那样:                                   
8.《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9.《舜发于畎亩之中》中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练的作用的句子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择正确的选项。(4分)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小题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起来回味无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