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江城子》,完成小题。(7分)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

阅读《江城子》,完成小题。(7分)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江城子》,完成小题。(7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作:纵使。
小题1:概括“杨柳”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3分)
                                            
                                                                          
小题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案

小题1:“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3分)
小题2: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这首愁情词虚化了具体时空背景,由春愁、离恨写起,再写失恋之愁和叹老嗟卑之愁,仿佛将词人一生所经历之愁都浓缩在一首词中了,很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尤末句,其却仍“流不尽,许多愁”!极尽夸张之能事。此词为少游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词之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进一步抒发愁情别恨。
小题2:
试题分析:将愁恨之泪化作春江,极尽夸饰之能事,却仍“流不尽,许多愁”!妙在“流不尽”!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但由于秦观与李煜的个人经历不一样,所以抒发的情感也有所不一样,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题目。(4分)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小题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小题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山寺夜起(5分)
(清)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小题1: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生动描写了烟雾,诗人笔下的烟雾有什么特点,请用简洁词语加以概括。(2分)
                                                                           
小题2:阅读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日五首(其一)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片。②春泪:指雨珠。
小题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从最后两句诗中找出一个用得妙的字作赏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赏析下面的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夜  泉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小题1:诗中“山白鸟忽鸣”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的幽静?(1分)
小题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沁园春-雪》,对本词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采用了互文见义的写法,意思是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这样写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B.“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属于动态描写,前者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后者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滚滚滔滔的气势。
C.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一个“望”字,既有力地领起下文,又准确描绘了诗人正登高望远。一个“惜”字,把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的情感委婉地表达出来。
D.这首词既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又抒发了诗人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的自信和抱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