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五首(其一)【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①。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②。[注]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

春日五首(其一)【宋】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①。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②。[注]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春日五首(其一)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①万丝:指密蒙的雨丝。葬光:雨后初晴的阳光。参差:指层叠的瓦片。②春泪:指雨珠。
小题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描摹传神是这首诗的特点。请从最后两句诗中找出一个用得妙的字作赏析。(2分)
                                                                          
答案

小题1:景物:雨丝、浮瓦、芍药、蔷薇(任意写出两种即可给2分);画面:雨中春光图(雨后初晴图)(1分)。
小题2:(任选1个赏析即可)
①“含”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芍药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
②“卧”字形象地刻画出雨后蔷薇的娇弱状态,表达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一一点出诗中的景物,用短语概括景物的画面。
小题2:
试题分析:所谓“最妙的一个字”,即指“练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比如“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本诗中的“含”“卧”就是拟人写法。
举一反三
赏析下面的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夜  泉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小题1:诗中“山白鸟忽鸣”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的幽静?(1分)
小题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沁园春-雪》,对本词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采用了互文见义的写法,意思是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这样写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B.“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属于动态描写,前者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后者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滚滚滔滔的气势。
C.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一个“望”字,既有力地领起下文,又准确描绘了诗人正登高望远。一个“惜”字,把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的情感委婉地表达出来。
D.这首词既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又抒发了诗人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的自信和抱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面两题。(5分)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小题1:后人评该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作简要评析。(2分)
小题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该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4分)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泡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蓼(liăo)茸蒿笋:蓼茸,蓼菜嫩芽。蒿,茼蒿。笋,竹笋。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小题1:上阙中,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2分)
小题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4分)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小题1:“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小题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