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匪女

静女《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匪女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①静:贞静娴雅。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夔”,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 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笔管,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 yuè yì):喜悦。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异:特殊。
1.解释加粗词语的意思。
(1)我于城隅(    )
(2)我彤管(     )
2.本诗共三章,第一章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与“我”约会的是一位文雅而美丽的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通“汝”,这里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与课文中的两首诗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等待;(2)赠给
2.从“静”、“姝”两字可以看出。
3.“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 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意对即可)
4.“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5.都表现了真挚、纯洁的爱情。
举一反三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并称赞它风格“洒落”。   谢榛《四涣诗话》还曾指出:“《三百篇》已有声律,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说此诗不但有绘画美,而且有音乐美。读完全诗,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一谈这首诗中的绘画美和音乐美吗?
(1)绘画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音乐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随 风 直 到 夜 郎 西。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3.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观沧海》,完成1~2题。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所描绘的大海吞吐宇宙的景象,正是体现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诗句“洪波涌起”中的“涌”字用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颔联先后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抒写遭遇,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
B.颈联巧用地名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显得生动,真切。
C.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他的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使全诗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D.全诗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死得其所的意愿,反映了他崇高的以死报国的生死观。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1)《如梦令》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_________,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_________”和“ ________” 。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起句,溪亭醉饮,不知归路,表明游兴沉酣,乐而不返,从而揭示了女词人的倜傥豪放与洒脱的性格。
B.“兴尽晚回舟”承上启下,句中的“兴尽”是词眼,既包含了酒兴,更表明游兴,意思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C.结句,是说惊起飞翔的鸥鹭,吸引了游人,游人拼力划船去观看。
D.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事、景、情融为一体,整个画面色彩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