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活  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活  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
活  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小题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若印三二本                (2)瞬息可就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唐人尚未盛之其印予群从所得
B.持就火炀木格贮
C.草火烧手拂之
D.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则以一平板按
小题3: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小题4: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对活板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介绍,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横线处的的文字填写出来。(用原文回答)(4分)
作者对活板的介绍突出了一个“活”字,如“   ①   ”,字是活的;“   ②    ”,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   ”,印刷是活的;“   ④   ”,字印的数目是活的…… “活板”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答案

小题1:(1)通“只” (2)完成   
小题2:A
小题3: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小题4:①每字为一印    ②密布字印   ③更互用之   ④每一字皆有数印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的通假。重点识记,常常考到。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做;被。B项指示代词,C项:用。D项,代词它。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的“令”和“坚”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用原文的提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把握关键语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稚兔鮒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緶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妻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小题1:下面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荆之地五千里             今齐地千里
B 今有人此                 皆以美徐公
C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臣妻私臣
D此何若人                  与此同类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3分)
A选文【甲】运用了对比,极言楚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和宋国的国土狭小、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
B选文【甲】中,墨子巧设三个比喻,诱使楚王答应放弃攻宋。此时楚王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
C.选文【乙】中,邹忌采用三组对比指出“王之蔽甚矣” ,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充分了解对方,直接指出对方问题所在。
D选文【甲】中“善哉。”,仅仅是楚王夸墨子“说得不错”,但并没有心悦诚服;选文【 乙】中“善”字表明了齐威王要纳谏除弊的态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弗敢加也,必以B.何
大义于天下不物喜
C.肉食者D.牺牲玉帛,弗敢
先帝不以臣卑                            万钟于我何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的同乡对曹刿主动为保家卫国出力的行为十分不满,嘲讽他不自量力。
B.第一段中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体现。
D.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小题3:把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题。(9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⑴朝服衣冠     服:___________      ⑵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
⑶吾之妻美我者  美:__________       ⑷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3:妻和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但二者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区别。(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吴汉传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汝心固,固不可彻B.益慕圣贤
C.公将驰D.何陋
小题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今日封侯之         秋:            
②公转营之           迫:            
③汉兵迎战           悉:               
多惶惧             或: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及得召见,遂见亲信。(2分)⑵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翻译。(6分)
(1)又力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劳德业之盛、礼命之重,公亦唯唯,卒无一言。(第Ⅰ卷文言文)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