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题(10分)鸣机夜课图记(节选)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

附加题(10分)鸣机夜课图记(节选)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附加题(10分)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3分)
(1)儿幼不能执笔
(2)毕左右
(3)复持儿而泣曰
小题2:用“/”符号为文中划线句断句(2分)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小题4: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3分)(1)苦于  (2)陈列,摆放 (3)随即,不久,不一会儿
小题2:(2分)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小题3:(2分)到了六岁,母亲才让我拿笔学写字。
小题4:(3分)赞同。蒋母严于教子,正是“苦其心志”,孟子强调困境造就人才,两者是一致的。因为往往是忧患使人成才,安乐使人走向灭亡,一个人从小要有吃苦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一番事业。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苦”是形容词动用,解释为“苦……于”,“旋”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不一会”。
点评:本题有难度,课外古文,学生不熟悉,“苦”“旋”两个字词,学生易望字生义。阅读课外文言文,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要了解一些常见字词的含义和语法现象,这些都在在平时学习古文中以加训练,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小题2:
试题分析:将句子大概的意思先翻译一下,然后根据句子结构,在三层含义之间划分,一层是说铨睁眼看母亲,一层是说母亲泪流满面,一层是铨跟着哭泣。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划分节奏掌握不好,对课外古文尤其如此。文言句子划分节奏,主要还是根据句子的意思或结构来划分,在内容上,几层之间要划分,在结构上,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开,句子成分复杂的,修饰部门与中心语之间划开。
小题3:
试题分析:“龄”,指年龄,“六龄”,即六岁,“书”,是动词,在文中是“写字”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懂。翻译文言句子,关键字词要解释清楚,尤其是与现代字词意思有混淆的,更要注意解释古义,不可望字见义。
小题4:
试题分析:文中是写母亲严于教子,一方面为了学有成长,一方面也是为了磨炼铨的心志,即“苦其心志”。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中母亲教子的目的容易理解。阅读古文,先要在文字上看懂,再根据人物或故事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无与为乐者
A.念有词B.心无杂C.念不忘D.过大学
小题2: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1)欣然起行         欣然:             
(2)至承天寺      遂:              
(3)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小题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4: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9分)
张孝基仁爱
许昌1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以家财付孝基。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能自力,颇驯谨2,无他过。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4分)
(1)以家财付孝基(           )
(2)孝基博使灌园(            )
小题2:翻译(2分)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小题3:文中“其子丐于途”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1分)
小题4: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1)                               
(2)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论语》共_________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17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日:“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A.天大雨()
B.死,死国可乎()
C.扶苏以谏故()
D.陈胜()
小题2: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2分)
A.怅恨久之B.二世***之
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9 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 舣船,船靠岸边。② 面,侧面以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持短接战。  (        )
(2)项王身亦十余创。(        )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l)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 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 分)
小题3: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