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共l5分)完成文后题目。(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

古诗文阅读(共l5分)完成文后题目。(共11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诗文阅读(共l5分)完成文后题目。(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小题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小题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答案

小题1:(1)逃亡    (2)去、往 (每小题1分,共2分)
小题1: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1: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分)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分)(共4分)
小题1:(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意思对即可。一个语段1分。共3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之”就为“动词”。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除了要注意到“以、将、以”等关键词,有时还要补充冲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让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陈胜、吴广遇雨这件事以及当时秦朝社会情况来分析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以及根本原因。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陈胜对起义前的形势分析、起义前的准备以及起义前的宣传发动等来分析陈胜的才能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石奋传(节选)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爱其恭敬。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①。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②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③,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④,皆自以为不及也。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⑤行君子矣!
(选自《史记·石奋传》)
[注]①以岁时为朝臣:作为大臣每年定期参加朝会。②路马必式:路马:皇帝的驾车;式:通“轼”,扶着车横木表示敬意。③谯让:指责。④质行:品行高尚。⑤笃:忠厚。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来归(拜见)B.必朝服见之,不(说出名字)
C.是以上乃亲尊之 (礼仪)D.肉袒谢罪(坚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高祖爱恭敬如土石何B.是其教不肃而成扶苏数谏故
C.不严治莲之出淤泥不染D.改之,不知有汉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子孙有过失,不谯让,对案不食。
②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小题4:结合文中材料对“万石公”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1)自董卓来     (     )
(2)于是与亮情好密。(   )
(3)天子而令诸侯 (     )
小题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于:曹操比袁绍然侍卫之臣不懈内(《出师表》)
B.而: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C.因:高祖之以成帝业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之:犹鱼有水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小题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小题4: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    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兴平中②,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 ③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质讷:朴实敦厚    ②汉献帝兴平年间      ③采稆:入山打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3分)
① 采稆
《老子》作训注
③  问“三余”之意。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
小题3: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遇)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已失期 / 宁信,无自信也
B.楚人之/ 应故乡水
C.今亦死/或以为
D.吴广皆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扶苏数谏故/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项燕楚将/天下唱
C.陈胜、吴广谋曰/当立者公子扶苏
D.楚人怜/二世***
小题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
(重耳)及楚,楚子飨①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②?”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注释】①飨:用酒食款待。②不谷:古时君王的自称。
小题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重耳)楚 (      )            (2)楚子飨(      )
(3)若君之灵(     )           (4)其君三舍(     )
小题2:翻译句子。(2分)
曰:“虽然,何以报我?”
小题3:从上述故事,你可以获得为人处世的启示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