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①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①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②。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注释]①生生:维持生计。②靡途:没有门路。③家叔:指陶夔,曾任大常卿。
④风波:指军阀混战。⑤归欤之情:回去的心情。⑥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⑦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幼稚室(    )②有四方之事(    )
③违己交(    )④篇曰《归去来兮》(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家叔余贫苦
A.故临崩寄臣大事也B.扶苏数谏故
C.策之不其道D.可一战,战则请从
小题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亲故多劝余为长史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2分)
(2)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2分)
小题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①满②恰逢③困苦④命名
小题1:B
小题1:亲故/多劝余/为长史 (2分)
小题1:⑴(2分)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了它。 ⑵(2分)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小题1:由于当时社会动荡,陶渊明不想远离家门做官,表明了官道并非他的追求,淡泊名利;陶渊明幼时家穷且孩子多,生计维艰,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产生过出去做个小官的念头,后来嫁给程氏的妹妹去世,赶紧弃官奔丧去了,说明他十分重视亲情。(共两点,每点0.5分,结合内容各0.5分)  (2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例句中和B句中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围绕文章中对陶渊明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举一反三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                         
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  ②艺:种植。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意思。(3分)
礼而用之       ⑵当复契丹耳         ⑶向者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遣参军韩延徽求援契丹惧其不已也,告之
B.立市里,处汉人此独跛之故,父子相保
C.德明问所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D.闻其至,大喜,如天而下是指物作诗立就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句: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小题4: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小题。(16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上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___ ⑵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弘范之__________________ ⑷几无愧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小题3:下面四句中的“之”的意义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弘范遂以客礼见B.上召入谕
C.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D.弘范义
小题4:【甲】文中诸葛亮自叙本志,回忆了与刘备之间交往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5: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出诸葛亮和文天祥身上的具有共性的品质,并说一说对你有哪些启迪。(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选出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6首,本称《诗》,古时也称“诗三百”。后列为道家经典之一,古称《诗经》。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策士的言论,后由西汉刘向编订,始定名为《战国策》。
D.《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根据魏晋人所著的一部地理书《水经》而编成的古代水利地理学著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
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①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上”指刘邦,“信”指韩信。②各有差:“差”读“cī”,等级,此处指高低。
小题1:下面各组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多多而善耳  自以为大有所       B 公何如      皆以美徐公
C 何我禽  此乃信之所以陛下禽也   D 何为我  游人去而鸟乐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小题3:这个故事隐含着的一句歇后语是:(1分)                                   
韩信在这个故事中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是:(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2分)
(1)召廷臣诘责      
(2)景濂,几误罪言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坐客谁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濂具实对为坛而盟,祭尉首
C.或指书曰安陵君许寡人
D.彼尽忠陛下耳舜发畎亩之中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小题4:这段文字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